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一) 医患问题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二) 对本文选用案例的已有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三) 小结 | 第20-21页 |
三、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 第21-23页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医患关系与微博舆论场 | 第25-32页 |
一、医患与医患关系 | 第25-26页 |
二、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 第26-29页 |
三、微博时代下的“医”与“患”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医患冲突事件的微博公众话语呈现 | 第32-61页 |
一、研究案例的选取 | 第32-33页 |
二、事件概述 | 第33-35页 |
(一) 事件发展始末 | 第33-35页 |
(二) 事件关注度的差异 | 第35页 |
三、医患冲突事件的微博公众话语呈现情况 | 第35-53页 |
(一) 发出者身份 | 第38-40页 |
(二) 议题指向 | 第40-42页 |
(三) 立场选择 | 第42-44页 |
(四) 针对主体 | 第44-46页 |
(五) 语气与情绪 | 第46-48页 |
(六) 词汇选择 | 第48-50页 |
(七) 发布来源与表现形式 | 第50-52页 |
(八) 转引来源 | 第52-53页 |
四、医患冲突事件微博公众话语呈现的主要特点 | 第53-60页 |
(一) 对于“敏感性”的追逐 | 第53-54页 |
(二) 医务工作者群体的高参与度 | 第54-55页 |
(三) 话语派别性强,医方支持率高 | 第55-56页 |
(四) 主要议题随具体事件及其后续发展状况而改变 | 第56页 |
(五) 关注对象由事件相关方逐渐向背景因素扩散 | 第56-57页 |
(六) 偏重情绪表达,情感态度呈现多元化 | 第57-58页 |
(七) 遣词造句以贬损为主,非理性表达频现 | 第58页 |
(八) 表现形式多样,超文本、多媒体信息转引频繁 | 第58-59页 |
(九) 与媒体存在明显互动 | 第59-60页 |
五、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医患冲突事件中微博公众与媒体的互动 | 第61-86页 |
一、医患冲突事件中微博公众与媒体的议题互动 | 第62-69页 |
(一) “南京护士被打事件”发展历程回顾 | 第62-64页 |
(二) 南京事件中微博公众与媒体的议题互动过程 | 第64-68页 |
(三) 医患冲突事件中微博公众与媒体的议题互动模式 | 第68-69页 |
二、医患冲突事件中微博公众与媒体的话语互动 | 第69-84页 |
(一) 议题指向 | 第70-72页 |
(二) 词汇选择 | 第72-75页 |
(三) 及物性 | 第75-79页 |
(四) 转述引语 | 第79-84页 |
三、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86-91页 |
一、研究发现 | 第86-88页 |
二、思考与启示 | 第88-89页 |
三、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后记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