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限域纳米孔道内分子氢键的构筑及其碱催化Henry反应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3页
   ·引言第14-16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SNs)的起始第16-17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SNs)的合成第17-22页
     ·微乳液法第18-20页
     ·有机硅烷协助的共缩聚法第20-21页
     ·可控强/弱自组装相互作用机制第21-22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SNs)的形成机理第22-25页
   ·介孔材料的功能修饰第25-26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SNs)的应用第26-29页
     ·催化应用第27-28页
     ·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第28页
     ·其它方面应用第28-29页
   ·霍夫梅斯特序列(Hofmeister Series)第29-30页
   ·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特色与创新之处第30-33页
     ·研究目标第30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1页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31-33页
第二章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及机理研究第33-49页
   ·引言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36页
     ·试剂第33-34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的合成及反应体系pH的跟踪第34页
     ·有机无机复合的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OSNs)的合成第34-35页
     ·材料表征第35-36页
       ·扫描电镜分析(Sca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第35页
       ·透射电镜分析(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第35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第35页
       ·热重-差热分析(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alAnalysis,TG-DTG)第35页
       ·魔角核磁共振(~(13)C CP MAS和~(29)Si MAS NMR)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8页
     ·不同原料配比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第36-43页
       ·不同硅源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的影响第36-39页
       ·不同碱源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的影响第39-41页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构的影响第41-42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SNs)的形成机理第42-43页
     ·有机-无机复合的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第43-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纳米颗粒介孔孔道内分子氢键的构筑及其碱催化Henry反应性能研究第49-63页
   ·引言第49-50页
   ·实验部分第50-52页
     ·试剂第50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第50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功能化第50-51页
     ·胺基功能化后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疏水处理第51页
     ·胺基功能化后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用不同浓度的HCL第51页
     ·SBA-15的合成及功能化第51-52页
     ·Henry反应第52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功能化后材料的表征第52页
       ·气相谱仪(GC)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1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功能化后材料的Henry反应性能研究第52-61页
       ·发散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功能化表征第52-54页
       ·不同氢键网络对碱催化Henry反应性能研究第54-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微胶束限域纳米环境内分子氢键的构筑及其碱催化Henry反应性能研究第63-71页
   ·引言第63页
   ·实验部分第63-64页
     ·试剂第63-64页
     ·Henry反应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71-7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氢甲酰化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N原子同位素位移和O3分子近红外光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