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1页 |
·C-H官能团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12-32页 |
·碳硫偶联 | 第12-21页 |
·碳卤偶联 | 第21-25页 |
·碳三氟甲基偶联 | 第25-30页 |
·碳氮偶联 | 第30-31页 |
·碳氧偶联 | 第31-32页 |
·C-H官能团化在喹啉及其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 第32-41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作为配体在C-H官能团化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的传统合成方法 | 第34-36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C2和C3位上C-H官能团化反应 | 第36-37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C8位上C-H官能团化反应 | 第37-38页 |
·喹啉及其衍生物C5位上C-H官能团化反应 | 第38-41页 |
第二章 铜催化远程C-H官能团化构建喹啉C5位C-S键的方法及应用 | 第41-81页 |
·引言 | 第41-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喹啉酰胺底物及杂环砜类产物的合成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4-45页 |
·银盐的筛选 | 第45-46页 |
·溶剂的筛选 | 第46页 |
·添加剂的筛选 | 第46-47页 |
·反应温度的筛选 | 第47页 |
·反应时间的筛选 | 第47-48页 |
·反应气氛的筛选 | 第48页 |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48-49页 |
·底物拓展及产物结构的分析 | 第49-51页 |
·反应的应用 | 第51-52页 |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2-60页 |
·杂原子配位对反应影响研究 | 第52-53页 |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 | 第53-54页 |
·自由基抑制实验 | 第54页 |
·自由基捕捉实验 | 第54-56页 |
·自由基产生控制实验 | 第56-57页 |
·自由基源变换实验 | 第57页 |
·泛密度函数理论计算的结论验证实验 | 第57页 |
·DFT计算 | 第57-60页 |
·反应机理的提出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喹啉酰胺底物及杂环砜类产物的表征 | 第61-81页 |
第三章 铜催化远程C-H官能团化构建喹啉C5和C7位C-Hal键的方法及应用 | 第81-116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82页 |
·喹啉酰胺底物及卤代喹啉酰胺产物的合成 | 第82-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3页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83-84页 |
·添加剂的筛选 | 第84页 |
·溶剂的筛选 | 第84-85页 |
·氧化剂的筛选 | 第85页 |
·反应温度的筛选 | 第85-86页 |
·反应时间的筛选 | 第86页 |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86-87页 |
·氧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87页 |
·反应气氛的筛选 | 第87页 |
·溴化钠用量的筛选 | 第87-88页 |
·氯代反应氧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88页 |
·氯化钠用量的筛选 | 第88-89页 |
·氯代反应温度的筛选 | 第89页 |
·氯代反应时间的筛选 | 第89页 |
·碘代反应氧化剂用量的筛选 | 第89-90页 |
·底物拓展及产物结构的分析 | 第90-92页 |
·反应的应用 | 第92-93页 |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93-97页 |
·杂原子配位对反应影响研究 | 第93页 |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 | 第93-94页 |
·自由基抑制实验 | 第94页 |
·自由基捕捉实验 | 第94-95页 |
·自由竞争实验 | 第95-96页 |
·反应机理的提出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喹啉酰胺底物及卤代喹啉酰胺产物的表征 | 第97-116页 |
第四章 铜催化远程C-H官能团化构建喹啉C5位C-O,C-CF_3和C-N键的初步探究 | 第116-128页 |
·引言 | 第116页 |
·实验部分 | 第116-11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16页 |
·C5位取代喹啉酰胺产物的合成 | 第116-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2页 |
·醋酸酯化反应条件筛选 | 第117-118页 |
·三氟甲基化反应条件筛选 | 第118-119页 |
·NFSI氮化反应条件筛选 | 第119-121页 |
·底物拓展及产物结构的分析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123-12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附录 | 第139-1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