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 | 第10页 |
·还原乙酰CoA途径(Reductive acetyl-CoA pathway) | 第10-11页 |
·还原柠檬酸循环(Reductive citric acid cycle) | 第11页 |
·3-羟丙酸循环(3-Hydroxypropionate cycle) | 第11页 |
·3-羟基丙酸循环途径 | 第11-15页 |
·MCT超家族的特性 | 第15-16页 |
·辅酶A转移酶催化机制 | 第16-20页 |
·家族Ⅰ | 第16-17页 |
·家族Ⅱ | 第17-18页 |
·家族Ⅲ | 第18-20页 |
·辅酶A转移酶家族的结构分析 | 第20-2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32页 |
·MCT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26页 |
·试剂以及缓冲液成分 | 第26-28页 |
·MCT原核表达 | 第28页 |
·MCT的分离纯化 | 第28-29页 |
·Ni亲和层析 | 第28-29页 |
·疏水层析 | 第29页 |
·分子排阻层析 | 第29页 |
·目的蛋白的收集处理 | 第29页 |
·结晶条件的摸索 | 第29-31页 |
·结晶条件的优化 | 第31页 |
·MCT与CoA的共结晶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40页 |
·NI-NTA亲和纯化 | 第32-33页 |
·硫酸铵疏水层析 | 第33-34页 |
·分子排阻层析 | 第34页 |
·MCT的结晶与优化实验 | 第34-37页 |
·晶体衍射以及分析 | 第37-40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0-41页 |
5 附录 | 第41-57页 |
·实验步骤 | 第43-46页 |
·野生型和突变体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43页 |
·消旋酶表达和纯化(详细内容参考正文MCT步骤) | 第43页 |
·结晶实验 | 第43-44页 |
·晶体结果 | 第44页 |
·外消旋酶活实验 | 第44-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整体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Alr_(Tt)的两个亚基构成完整的活性口袋 | 第47-48页 |
·Gln360活性位点氨基酸的的构象变化引起不恰当的PLP固定化 | 第48-50页 |
·Gln360附近疏水氨基酸增强了了Alr_(Tt)的消旋作用 | 第50-54页 |
·Gln360在Alr_(Tt)底物选择性上起到重要作用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