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天牛空间格局分析及补充营养植物对其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云斑天牛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云斑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2页 |
| ·云斑天牛的生态学特性 | 第12-13页 |
| ·防治技术 | 第13-14页 |
| ·空间格局研究与应用 | 第14-19页 |
| ·种群空间格局 | 第14-16页 |
| ·地统计学 | 第16-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云斑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分析 | 第20-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调查样地受危害基本情况 | 第22页 |
| ·云斑天牛幼虫的垂直分布 | 第22-23页 |
| ·云斑天牛幼虫的半变异函数及空间分布分析 | 第23-2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 3 云斑天牛幼虫种群时空动态分析 | 第28-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调查方法 | 第28-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云斑天牛幼虫的垂直分布与年际差异 | 第29-31页 |
| ·云斑天牛幼虫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第31-32页 |
| ·云斑天牛幼虫空间扩散动态 | 第32-3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 4 补充营养植物对云斑天牛空间格局的影响 | 第37-44页 |
| ·有补充营养植物的林分中云斑天牛幼虫的分布 | 第37-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 ·补充营养树种对云斑天牛成虫生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页 |
| ·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个人简介 | 第51-52页 |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