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态度研究--以钓鱼岛事件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7-8页
  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网民规模的扩大第7页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勃兴和网络虚拟社区的日渐成熟第7-8页
  三、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第8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8-9页
  一、理论意义第9页
  二、实践意义第9页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第9-12页
  一、国家利益第9-10页
  二、网络政治参与第10-11页
  三、国际事件第11页
  四、态度第11-12页
 第四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第12-14页
  一、网络社会理论第12-13页
  二、态度理论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14-17页
 第一节 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第二节 网民参与国际事件态度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17-20页
 第一节 研究内容第17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资料收集方法第17-18页
  二、资料分析方法第18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第18-20页
第四章 观测设计和数据收集第20-25页
 第一节 观测设计第20-23页
  一、观测网站的选取:天涯论坛第20页
  二、观测案例的选取:钓鱼岛事件第20-23页
 第二节 资料收集情况第23-25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5-37页
 第一节 网民的价值认知:从知觉定势到认知偏差第25-29页
  一、引发阶段的知觉定势第25-27页
  二、激化阶段的认知偏差第27-29页
 第二节 网民的情感反应:从理性为主到极端二元对立第29-34页
  一、引发阶段的正面理性第30-32页
  二、激化阶段的极端二元对立情绪第32-34页
 第三节 网民的行为倾向:从网络围观到网络动员第34-37页
  一、引发阶段的网络围观第34-35页
  二、激化阶段的网络动员第35-3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37-43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37-41页
  一、网民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事件中的态度特征第37-39页
  二、网民态度变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因果分析第39-41页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1-42页
  一、研究重点第41页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1页
  三、不足之处第41-42页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青年“黑婚”现象探究--以福建省A村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返乡就业路径选择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