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修辞研究--以言语行为修辞观为视点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一、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 二、研究概况 | 第7-10页 |
| (一)对于言语行为修辞的研究 | 第7-9页 |
| (二)对于《红楼梦》修辞的研究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四、“言语行为修辞观”主要内核 | 第10-12页 |
| (一)言语行为的规律 | 第11页 |
| (二)言语行为的原则 | 第11页 |
| (三)言语行为的手段方式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红楼梦》之修辞规律 | 第12-26页 |
| 一、文本“叙事”蕴含的修辞规律 | 第12-16页 |
| (一)叙事中的近代汉语规则的遵守 | 第12-14页 |
| (二)叙事对词语、句式选择的表现 | 第14-15页 |
| (三)叙事对言语策略配搭的表现 | 第15-16页 |
| 二、“内心独白”蕴含的修辞规律 | 第16-19页 |
| (一)内心独白中的近代汉语规则的遵守 | 第17-18页 |
| (二)内心独白对言语策略配搭的表现 | 第18-19页 |
| 三、“对话”蕴含的修辞规律 | 第19-26页 |
| (一)对话中的近代汉语规则的遵守 | 第19-21页 |
| (二)对话对词语、句式选择的表现 | 第21-24页 |
| (三)对话对言语策略配搭的表现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红楼梦》之修辞原则 | 第26-39页 |
| 一、“宝黛对话”与“质真原则” | 第26-29页 |
| 二、“熙凤巧言”与“适量原则” | 第29-32页 |
| 三、“薛蟠作诗”与“礼貌原则” | 第32-36页 |
| 四、“贾雨村言”与“变通原则”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红楼梦》之修辞手段 | 第39-51页 |
| 一、“行酒令”与语音手段 | 第39-42页 |
| (一)押韵手段 | 第39-41页 |
| (二)音步建构手段 | 第41-42页 |
| 二、“刘姥姥”的熟语手段 | 第42-46页 |
| (一)惯用语手段 | 第43-45页 |
| (二)歇后语手段 | 第45-46页 |
| 三、体态手段 | 第46-49页 |
| (一)表情手段 | 第47-48页 |
| (二)体姿手段 | 第48-49页 |
| 四、文字手段 | 第49-51页 |
| (一)拆分字形 | 第49-50页 |
| (二)妙解汉字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感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