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外滑坡防治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经济与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25页 |
·研究区自然经济地理 | 第16-17页 |
·气象水文条件 | 第17-19页 |
·气象 | 第17-18页 |
·水文 | 第18-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地层与岩浆岩 | 第20-22页 |
·地层 | 第20-21页 |
·岩浆岩 | 第21-22页 |
·地质构造 | 第22-25页 |
·褶皱 | 第22-23页 |
·断裂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滑坡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 第25-30页 |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研究区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因素 | 第26-27页 |
·降雨 | 第27-28页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足洞矿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 第30-44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概述 | 第30-32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0-32页 |
·信息量模型 | 第32-34页 |
·信息量模型的发展 | 第32-33页 |
·信息量模型的计算 | 第33-34页 |
·滑坡稳定性评价因素选取 | 第34-37页 |
·评价因子的确定 | 第34-35页 |
·二级因子的分级 | 第35-37页 |
·最佳单元网格的确定 | 第37页 |
·评价因子权重分析 | 第37-38页 |
·加权信息量确定 | 第38-43页 |
·ARCGIS确定各因素分级后面积 | 第38-41页 |
·加权信息量模型 | 第41-42页 |
·滑坡灾害危险性分级区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稀土矿山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 第44-60页 |
·堆浸工艺尾砂滑坡危险性研究 | 第44-47页 |
·岩土参数变化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 第44页 |
·堆浸尾砂滑坡实例研究 | 第44-45页 |
·尾砂堆防治研究 | 第45-47页 |
·原地浸矿工艺引发滑坡危险性研究 | 第47-57页 |
·注液引发滑坡的危险性研究 | 第47-55页 |
·注液引发滑坡的实例研究 | 第55页 |
·注液引发滑坡的防治措施研究 | 第55-57页 |
·坡脚开挖 | 第57-60页 |
·坡脚开挖引发滑坡的危险性研究 | 第57-58页 |
·坡脚开挖引发滑坡的实例研究 | 第58-59页 |
·坡脚开挖引发滑坡的防治措施研究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