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沙产流与侵蚀性降雨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 第11-17页 |
|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侵蚀性降雨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 ·试验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20页 |
| ·观测项目 | 第20页 |
| ·观测方法 | 第20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7页 |
| ·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分析 | 第21-24页 |
| ·8 月15 日降雨过程分析 | 第21-22页 |
| ·8 月22 日降雨过程分析 | 第22-24页 |
| ·人工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分析 | 第24-33页 |
| ·产沙产流量分析 | 第24-27页 |
| ·产沙产流过程分析 | 第27-33页 |
| ·降雨侵蚀力因子 | 第33-37页 |
| ·甘南县降雨特征 | 第33-34页 |
| ·侵蚀性降雨标准的确定 | 第34页 |
| ·降雨侵蚀力的计算 | 第34-35页 |
| ·降雨侵蚀力因子R 值计算模型比较 | 第35-37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