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章 不曾间断的“修行”之路 | 第21-34页 |
第一节 自发的经验写作 | 第21-26页 |
第二节 自觉的经验写作 | 第26-30页 |
第三节 自觉的经验外写作 | 第30-34页 |
第二章 不断建构的道德理想国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地域文化中的乡土伦理 | 第34-41页 |
第二节 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 第41-45页 |
第三节 人类后工业文明的现代性反思 | 第45-50页 |
第三章 道德理想建构的审美探寻 | 第50-63页 |
第一节 道德重建的个性化语言:被重新发掘的方言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伦理文化的负载者: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 第52-57页 |
第三节 世与史的交融:赵德发小说的宏大叙事特征 | 第57-60页 |
第四节 赵德发创作的审美局限与问题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注释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