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价 | 第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的含义 | 第19-20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的性质 | 第20-21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的作用 | 第21-22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23-24页 |
·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实践中的不足 | 第24-28页 |
·权责分工不明确 | 第24-25页 |
·征收形式单一 | 第25-26页 |
·管理体制不合理 | 第26页 |
·公众参与缺乏 | 第26-27页 |
·复审程序不健全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其他国家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法律制度的借鉴及启示 | 第29-38页 |
·主要国家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概况 | 第29-33页 |
·美国的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 第29-30页 |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 第30-31页 |
·日本的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 第31-32页 |
·南非的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 第32-33页 |
·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启示 | 第33-37页 |
·健全的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多样化的征收形式 | 第34-35页 |
·完善的公众参与措施 | 第35-36页 |
·具体明确的复审程序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完善 | 第38-49页 |
·加快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立法 | 第38-42页 |
·立法确定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具体内容 | 第38-39页 |
·立法明确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 | 第39-40页 |
·健全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丰富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形式 | 第42-44页 |
·小型矿山采取现金形式 | 第42页 |
·大型矿山可采取资产、担保等非现金形式 | 第42-43页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第三方 | 第43-44页 |
·优化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公众参与办法 | 第44-46页 |
·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 第44-45页 |
·保障公众监督权利 | 第45-46页 |
·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 第46页 |
·加强对矿产资源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监管 | 第46-48页 |
·完善科学合理的保证金测算方法 | 第46-47页 |
·加强保证金资金管理 | 第47页 |
·建立奖惩机制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1、结论 | 第49页 |
2、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