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堂周信《空华集》及《空华日用工夫略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要旨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第一章 义堂周信及其著作简介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义堂周信简介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空华集》内容及版本简介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空华日用工夫略集》内容及版本简介 | 第15-17页 |
第四节 关于“空华”二字的释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义堂周信对杜诗的借化用及其笔下的杜甫意象 | 第20-38页 |
第一节 义堂对杜诗的尊崇 | 第20-24页 |
第二节 义堂对杜甫诗的借化用 | 第24-29页 |
第三节 义堂笔下的杜甫骑驴意象 | 第29-38页 |
一、义堂受中国骑驴诗的影响 | 第29-33页 |
二、义堂受中国东传画像的影响 | 第33-38页 |
第三章 义堂周信著述反映出的中日文化交流 | 第38-69页 |
第一节 历史文化 | 第38-45页 |
一、在音韵学方面 | 第39-40页 |
二、在中国历史方面 | 第40-42页 |
三、在中国风土人情方面 | 第42-45页 |
第二节 中国汉籍 | 第45-59页 |
一、内典佛经 | 第45-46页 |
二、经部 | 第46-49页 |
三、史部 | 第49-51页 |
四、子部 | 第51-56页 |
五、集部 | 第56-59页 |
第三节 人物交流 | 第59-69页 |
一、无逸克勤 | 第59-62页 |
二、宋濂 | 第62-65页 |
三、陆仁 | 第65-67页 |
四、陈孟才、陈伯寿 | 第67-68页 |
五、其他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1 | 第73-75页 |
附录2 | 第75-76页 |
附录3 | 第76-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