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 ·排便的生理基础 | 第11-12页 |
| ·失禁的病因分析 | 第12-13页 |
| ·盆地障碍 | 第12页 |
| ·直肠壁的顺应性和感觉 | 第12-13页 |
| ·功能电刺激治疗失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3-14页 |
| ·肛门直肠角的生理作用 | 第14-16页 |
| ·论文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2 对肛门直肠角低频电刺激治疗失禁的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 ·肛门直肠角抑制失禁机制分析 | 第18-21页 |
| ·人体组织电场分布理论 | 第21-22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22-26页 |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22页 |
| ·有限元方法基本步骤 | 第22-23页 |
| ·计算机几何建模方法 | 第23-24页 |
| ·人体组织内电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 第24-26页 |
| ·COMSOL Multiphysics 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简介 | 第26-29页 |
|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简介 | 第26-27页 |
|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特点 | 第27-29页 |
| ·神经肌肉兴奋调制的相关机制 | 第29-31页 |
| ·传导阻断 | 第29页 |
| ·选择性兴奋 | 第29页 |
| ·电刺激导致神经损伤机制 | 第29-30页 |
| ·电刺激安全参数分析 | 第30-31页 |
| 3 直肠角低频电刺激下组织内电场分布 | 第31-47页 |
| ·直肠角在低频电刺激下组织内电场分布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31-36页 |
| ·建立直肠角仿真模型 | 第31-33页 |
| ·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33页 |
| ·划分网格 | 第33-35页 |
| ·场变量模型与单元分析 | 第35-36页 |
| ·求解 | 第36页 |
| ·电刺激探头的建模 | 第36-38页 |
| ·三种电极刺激下组织内电场空间分布 | 第38-47页 |
| ·通用电极刺激下组织内电场空间分布 | 第38-39页 |
| ·环状电极刺激下组织内电场空间分布 | 第39-41页 |
| ·带状电极刺激下组织内电场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 ·三种电极刺激下组织内电场比较 | 第42-47页 |
| 4 失禁电刺激装置硬件与软件设计 | 第47-67页 |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47-49页 |
|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7页 |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47-49页 |
| ·刺激模式选择方案 | 第49-50页 |
| ·刺激脉冲选择 | 第49-50页 |
| ·刺激模式选择 | 第50页 |
| ·电刺激产生电路设计 | 第50-56页 |
| ·生物反馈电路分析 | 第56-59页 |
| ·输入信号过压保护电路 | 第56-57页 |
| ·AD620 仪表放大器 | 第57-59页 |
| ·控制芯片 STM32051 简介 | 第59-67页 |
| ·DMA 技术 | 第60-61页 |
| ·ADC-DMA 方式 | 第61-64页 |
| ·NVIC 技术 | 第64-67页 |
| 5 直肠角电刺激装置电路调装与实验验证 | 第67-72页 |
| ·系统样机 | 第67-68页 |
| ·电路装调 | 第68-69页 |
| ·电路调试结果 | 第69-71页 |
| ·验证试验 | 第71-72页 |
| 6 总结 | 第72-74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8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