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木薯(树薯)病虫害论文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第10页
   ·第10页
     ·加工现状第10页
     ·贸易现状第10页
 2. 木薯主要病害研究概述第10-14页
   ·木薯主要病害第10页
   ·木薯重要病害研究进展第10-14页
     ·炭疽病第10-11页
     ·木薯花叶病毒病第11-12页
     ·木薯褐条病毒第12-13页
     ·根腐病第13-14页
     ·蛙皮病第14页
 3.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及其研究进展第14-16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分布与为害第14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研究进展第14-16页
     ·病原学第14-15页
     ·流行学第15页
     ·致病机理第15-16页
     ·防治技术第16页
 4.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16-21页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第16-17页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第17-21页
     ·表型性状分析和数值聚类第17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第17-21页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第17-18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第18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第18-19页
       ·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第19页
       ·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分析技术(SSRS)第19-21页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22-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35页
   ·实验材料第22-24页
     ·供试细菌菌株和木薯品种第22-23页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第2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第24-26页
     ·菌株繁殖速率的测定第24页
     ·培养物性状观察第24-25页
     ·胞外多糖分泌检测第25页
     ·胞外酶活性的平板检测第25-26页
       ·黄单胞菌株纤维素酶的检测第25页
       ·黄单胞菌株淀粉酶的检测第25页
       ·黄单胞菌株蛋白酶的检测第25-26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6-31页
     ·细菌基因组DNA小量提取方法第26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分子鉴定第26-27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鉴定第26-27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RAPD多态性分析第27-28页
       ·随机引物的筛选第27页
       ·RAPD扩增条件第27-28页
       ·RAPD扩增产物的检测第28页
       ·电泳结果记录聚类及数据分析第28页
       ·RAPD多态性比率计算第28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BOX-PCR多态性分析第28-29页
       ·BOX-PCR扩增条件第28-29页
       ·BOX-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第29页
       ·电泳结果记录聚类及数据分析第29页
       ·BOX-PCR多态性比率计算第29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IS-PCR多态性分析第29-30页
       ·IS-PCR扩增条件第29-30页
       ·IS-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第30页
       ·电泳结果记录聚类及数据分析第30页
       ·IS-PCR多态性比率计算第30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ERIC-PCR多态性分析第30-31页
       ·ERIC-PCR扩增条件第30-31页
       ·ERIC-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第31页
       ·电泳结果记录聚类及数据分析第31页
       ·ERIC-PCR多态性比率计算第31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分析第31-35页
     ·实验材料第31-33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标样的采集第31-32页
       ·细菌病害病原菌分离及鉴定第32页
         ·细菌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第32页
         ·细菌性枯萎病病原鉴定第32页
           ·致病性测定第32页
           ·菌体形态观察第32页
       ·不同抗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木薯种质的选取第32-33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分离与培养第33页
     ·不同抗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木薯种质的培育第33页
     ·接种菌悬液的制备第33页
     ·接种方法的比较筛选第33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分析第33-35页
 2 结果第35-47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第35-39页
     ·菌株繁殖速率的测定第35-36页
     ·培养物性状观察第36-37页
     ·胞外多糖分泌检测第37页
     ·胞外纤维素酶的检测第37-38页
     ·胞外淀粉酶的检测第38页
     ·胞外蛋白酶的检测第38-39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9-45页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分析第45-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附录第55-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者待发表的文章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邮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铁皮石斛栽培生产中主要技术环节的优化及若干重要功能组分的含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