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图形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4页 |
·符号学理论 | 第10-11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 | 第11-12页 |
·城市广场设计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 第17-46页 |
·城市广场的基础研究 | 第17-21页 |
·本文中城市广场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城市广场的分类及作用 | 第18-21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基础研究 | 第21-35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历史渊源 | 第21-25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形”、“意”、“势”的研究 | 第25-35页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35-45页 |
·符号学理论 | 第35-38页 |
·地域文化理论 | 第38-41页 |
·场所精神理论 | 第41-42页 |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基于符号学的蒙古族传统图形分析 | 第46-54页 |
·符号学理论的引入研究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具备的符号特性 | 第47-48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符号化表现 | 第48-50页 |
·图形视觉传达符号化 | 第48页 |
·图形造型程序符号化 | 第48-49页 |
·图形表达过程符号化 | 第49-50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符号学分类 | 第50-53页 |
·图像符号 | 第50-51页 |
·标识符号 | 第51-52页 |
·象征符号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蒙古族传统图形在城市广场中的应用分析 | 第54-72页 |
·调研方法 | 第54页 |
·调研范围和调研内容 | 第54-56页 |
·调研范围 | 第54-55页 |
·调研内容 | 第55-56页 |
·“形”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56-60页 |
·“形”的主要应用方式 | 第56-57页 |
·在整体布局中的应用情况 | 第57-58页 |
·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 | 第58页 |
·在铺装中的应用情况 | 第58-59页 |
·在水景中的应用情况 | 第59页 |
·在小品中的应用情况 | 第59-60页 |
·色彩应用情况 | 第60页 |
·“意”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60-66页 |
·“意”的主要应用方式 | 第60-61页 |
·图像符号的应用情况 | 第61-62页 |
·标识符号的应用情况 | 第62-64页 |
·象征符号的应用情况 | 第64-66页 |
·“势”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66-69页 |
·“势”的主要应用形式 | 第66-67页 |
·广场设计主题的存在情况 | 第67-68页 |
·空间尺度的合理性 | 第68页 |
·图形的丰富度情况 | 第68-69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形”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69页 |
·“意”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势”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应用原则与方法 | 第72-95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应用原则 | 第72-73页 |
·适地适形 | 第72页 |
·人图互动 | 第72页 |
·元素协调 | 第72-73页 |
·应用方法理论依据的构建 | 第73-75页 |
·“形”的传承——基于语构学 | 第75-83页 |
·城市广场的语言要素分析 | 第75-79页 |
·蒙古族传统图形的语构方法 | 第79-83页 |
·“意”的延伸——基于语义学 | 第83-88页 |
·城市广场景观的语义分析 | 第84-85页 |
·基于语义学的图形应用方法 | 第85-88页 |
·“势”的承接——基于语用学 | 第88-93页 |
·景观信息的传达机制 | 第88-92页 |
·基于语用学的图形应用方法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6 蒙古族传统图形应用趋势 | 第95-98页 |
·发展趋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 第95-97页 |
·融合的基础 | 第95-96页 |
·融合的关键 | 第96页 |
·融合的手段 | 第96页 |
·融合的保证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