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人学意蕴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2 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理论溯源 | 第11-24页 |
·美国存在分析观的产生背景 | 第11-12页 |
·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哲学基础 | 第12-19页 |
·存在主义的先驱 | 第13-15页 |
·存在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 第15-18页 |
·罗洛·梅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吸收 | 第18-19页 |
·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心理学与基督教因缘 | 第19-24页 |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学革命 | 第20-21页 |
·后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发展 | 第21-23页 |
·基督教理论的潜在影响 | 第23-24页 |
3 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人学内核 | 第24-40页 |
·焦虑本体论 | 第25-29页 |
·轻视焦虑的历史归因 | 第25-26页 |
·焦虑的来源 | 第26-28页 |
·焦虑的定义与价值 | 第28-29页 |
·即善也恶的二元论人性观 | 第29-33页 |
·作为善恶之源的原始生命力 | 第29-31页 |
·善恶的本质之辩 | 第31-32页 |
·悲剧的力量 | 第32-33页 |
·现代人生困境与人的自我寻求 | 第33-40页 |
·混乱根源的社会性表征 | 第33-37页 |
·创造性的自我寻求 | 第37-40页 |
4 罗洛·梅存在分析观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 第40-48页 |
·历史意义 | 第40-42页 |
·现时意义 | 第42-44页 |
·对个体存在的积极作用 | 第42页 |
·对学术理论的积极意义 | 第42-43页 |
·应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可借鉴性 | 第43-44页 |
·理论局限性 | 第44-48页 |
·概念的不系统性 | 第45页 |
·唯心主义特征显著 | 第45-47页 |
·社会性分析不足 | 第47-48页 |
5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