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多孔性:对一种新型建筑形态的探索与实验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3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对象确立第7-9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上篇:多孔性建筑形态的探索第13-68页
 第一章 多孔性建筑形态产生的文化背景第13-19页
  第一节 哲学观的转向第13页
  第二节 审美观的嬗变第13-14页
  第三节 科学观的影响第14-15页
  第四节 数字技术的引入第15-16页
  第五节 文化背景与当代建筑第16-19页
 第二章 多孔性建筑形态出现的设计领域第19-44页
  第一节 城市设计领域第19-27页
   一、多孔性城市的出现第19-21页
   二、案例分析:东南大学“孔洞城市”研究第21-27页
  第二节 建筑设计领域第27-34页
   一、多孔性建筑的出现第27-28页
   二、案例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公寓“西蒙斯楼”第28-34页
  第三节 室内设计领域第34-39页
   一、多孔性室内的出现第34-36页
   二、案例分析:杭州“浪漫一身 2”第36-39页
  第四节 装置艺术领域第39-44页
   一、多孔性装置的出现第39-40页
   二、案例分析:金华建筑艺术公园“阅读空间”第40-44页
 第三章 多孔性建筑形态呈现的设计策略第44-68页
  第一节 呈现形式第44-47页
   一、实体的多孔性第44-45页
   二、空间的多孔性第45-46页
   三、表皮的多孔性第46-47页
  第二节 生成策略第47-56页
   一、生成思想第47-50页
   二、生成手法第50-56页
  第三节 图解策略第56-61页
   一、图解思想第56-57页
   二、图解手法第57-61页
  第四节 建造策略第61-68页
   一、建造思想第61-62页
   二、建造手法第62-68页
下篇:多孔性建筑形态的实验第68-124页
 第四章 基于多孔性的建筑室内设计第68-124页
  第一节 设计的课题与主题第68-70页
   一、设计课题——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图书馆“中庭”第68-69页
   二、设计主题——“POROSPACE”第69-70页
  第二节 多孔性室内形态的设计定位第70-81页
   一、场地与建筑空间分析第70-76页
   二、人的使用情况分析第76-78页
   三、现存问题解析第78-79页
   四、设计原则确立第79-80页
   五、设计概念确定第80-81页
  第三节 多孔性室内形态的生成操作第81-91页
   一、中庭空间生成第81-88页
   二、过渡空间生成第88-89页
   三、信息服务台生成第89-90页
   四、光环境生成第90-91页
  第四节 多孔性室内形态的图解分析第91-100页
   一、概念图解第91-92页
   二、数据图解第92-94页
   三、分析图解第94-97页
   四、形态图解第97-100页
  第五节 多孔性室内形态的建造过程第100-104页
   一、材料选用第100-102页
   二、结构配置第102-103页
   三、构造方式第103-104页
   四、细部处理第104页
  第六节 多孔性室内形态的成果表达第104-124页
   一、设计阐释第104-105页
   二、技术性图纸表达第105-115页
   三、效果图表达第115-119页
   四、模型表达第119-124页
结论第124-127页
 第一节 多孔性建筑形态探索的价值与意义第124-125页
 第二节 多孔性建筑形态实验的反思与展望第125-127页
附录一: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图书馆问卷调查第127-128页
附录二: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图书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128-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似之似写心意--我对中国人物画笔墨造型表现的认识与探索
下一篇:景观装置艺术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