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 | 第8-16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与特征 | 第8-9页 |
一、 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 | 第8页 |
二、 附条件不起诉的特征 | 第8-9页 |
第二节 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9-12页 |
一、 我国刑事不起诉的种类 | 第9-10页 |
二、 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区别 | 第10-11页 |
三、 附条件不起诉与存疑不起诉的区别 | 第11页 |
四、 附条件不起诉与缓刑的区别 | 第11-12页 |
第三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 | 第12-14页 |
一、 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 第12-13页 |
二、 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13页 |
三、 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 | 第13-14页 |
四、 有利于犯罪嫌疑人重归社会 | 第14页 |
第四节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前期试点实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考察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德国的起诉保留制度 | 第17页 |
第三节 美国的缓起诉制度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评析与完善建议 | 第20-36页 |
第一节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立法评析 | 第20-26页 |
一、 适用条件分析 | 第20-22页 |
二、 决定程序与救济机制分析 | 第22-23页 |
三、 监督考察制度 | 第23-26页 |
第二节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6-36页 |
一、 完善适用条件 | 第26-28页 |
二、 改善监督制约机制 | 第28-33页 |
三、 改进监督考察机制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