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的背景 | 第14-17页 |
国际形势 | 第14-15页 |
国内形势 | 第15-17页 |
三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 第21-2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大抓的理论渊源 | 第21-22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新探 | 第22-23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查 | 第24-35页 |
一 部分地区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调查 | 第24-28页 |
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 | 第25-26页 |
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调查 | 第26-27页 |
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态度调查 | 第27-28页 |
二 部分地区农村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调查 | 第28-32页 |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宣传教育较难开展 | 第29-30页 |
理论宣传方式单一,农民学习手段有限 | 第30-31页 |
农村宗教信仰盛行,党委组织形同虚设 | 第31-32页 |
改善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在农村推行的最佳切入点 | 第32页 |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四 总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5-40页 |
一 民众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 | 第35-36页 |
二 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影响 | 第36-38页 |
国内环境 | 第36-37页 |
国际环境 | 第37-38页 |
三 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 第40-46页 |
一 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化 | 第40-41页 |
二 从时代特点出发,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 第41-42页 |
三 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机制,促进理论宣传制度化 | 第42-44页 |
四 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人本化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