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律地位的现状 | 第10-20页 |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 第10-13页 |
(一)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立的缘由 | 第10-11页 |
(二)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法律地位 | 第11-13页 |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之于政府的地位 | 第13-14页 |
三、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之于一行三会的地位 | 第14-15页 |
四、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律地位不独立的弊端 | 第15-18页 |
(一) 不独立于政府造成的弊端 | 第15-16页 |
(二) 不独立于一行三会造成的弊端 | 第16-18页 |
五、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确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独立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第20-30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20-24页 |
(一) 金融混业经营理论 | 第20-21页 |
(二) 监管俘获理论 | 第21-23页 |
(三) 双峰监管理论 | 第23-24页 |
二、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独立法律地位的实践意义 | 第24-27页 |
(一) 有助于实现金融民主,为缩小贫富差距做贡献 | 第24页 |
(二) 促进金融消费者运动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 第24-25页 |
(三) 完善金融监管需求 | 第25-26页 |
(四) 有助于金融机构对外承担责任 | 第26页 |
(五) 提高我国消费者保护水平 | 第26-27页 |
(六) 扭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偏向 | 第27页 |
三、合署性监管主体和专门监管主体的比较 | 第27-28页 |
(一) 对金融消费者影响的比较 | 第27-28页 |
(二) 对金融监管整体效果的影响 | 第28页 |
(三) 监管成本的比较 | 第28页 |
四、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律地位的域外考察 | 第30-35页 |
一、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律地位考察 | 第30-32页 |
(一) 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设立背景 | 第30-31页 |
(二) CFPB机构设置 | 第31页 |
(三) CFPB的法律地位 | 第31页 |
(四) 对CFPB的评价 | 第31-32页 |
二、英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律地位考察 | 第32-33页 |
(一) 英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立背景 | 第32页 |
(二) 对CPMA的评价 | 第32-33页 |
三、澳大利亚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律地位考察 | 第33-34页 |
(一) 澳大利亚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立背景 | 第33页 |
(二) ASIC的机构设置 | 第33-34页 |
(三) 对ASIC的评价 | 第34页 |
四、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保障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独立法律地位的建议 | 第35-46页 |
一、域外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一) 立法明确独立 | 第35-36页 |
(二) 机构设置独立 | 第36-37页 |
二、制度完善 | 第37-46页 |
(一) 实行集体决策 | 第37-39页 |
(二) 确保经费独立 | 第39-41页 |
(三) 保障人事独立 | 第41-42页 |
(四)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谢辞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与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