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7页 |
| ·粮食质量安全的层次 | 第10页 |
|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的现实背景 | 第10-12页 |
| ·粮食连年丰收和价格波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亟需提升 | 第10-11页 |
| ·调控粮价、保障民生的需要 | 第11页 |
| ·国家政策的迫切要求 | 第11页 |
| ·规范管理,强化粮食流通监管的需要 | 第11-12页 |
| ·粮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任务和紧迫性 | 第12-14页 |
| ·影响因素 | 第12页 |
| ·任务 | 第12-13页 |
| ·紧迫性 | 第13-14页 |
|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路径 | 第15-17页 |
| 2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现状 | 第17-22页 |
| ·国外情况及借鉴 | 第17-19页 |
| ·美国 | 第17-18页 |
| ·欧盟 | 第18-19页 |
| ·日本 | 第19页 |
| ·国内情况 | 第19-22页 |
| ·人民群众对粮油质量特别是对食用安全的关切日益强烈 | 第20页 |
| ·引发粮油质量安全事故特别是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日益凸显 | 第20页 |
| ·社会监督质量安全状况特别是质量安全事故的渠道日益增多 | 第20页 |
| ·当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特别是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的问题日益显露 | 第20-21页 |
| ·机构建设滞后 | 第21页 |
|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1页 |
| ·宏观管理未跟进 | 第21-22页 |
| 3 广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状况及影响 | 第22-24页 |
| ·建设情况 | 第22-23页 |
| ·机构情况 | 第22页 |
| ·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 ·法律体系建设方面 | 第23页 |
| ·影响 | 第23-24页 |
| 4 广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框架思路 | 第24-28页 |
| ·贯彻“上天落地”工作方针 | 第24页 |
| ·开创依法管粮新局面 | 第24-25页 |
| ·构建畅通的监管机制 | 第25页 |
| ·建立独特的技术创新机制 | 第25-26页 |
| ·建立技术推广和宣传教育新机制 | 第26页 |
| ·加大投入,拓展途径完善管理服务 | 第26-28页 |
| 5 广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设想 | 第28-33页 |
| ·把握要点,推进完善监测体系 | 第28-29页 |
| ·体系依托的要求 | 第28-29页 |
| ·监测网络建设的要点 | 第29页 |
| ·完善支撑,依法管粮 | 第29-30页 |
| ·组建预警信息联盟 | 第30-31页 |
| ·借鉴成果,体系创新 | 第31页 |
| ·高要求打造粮食质量安全新标准 | 第31-32页 |
| ·形成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 第32-33页 |
| 6 广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重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33-36页 |
| ·健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 | 第33页 |
| ·建立粮食安全生产、流通和储备技术支撑系统 | 第33-34页 |
| ·尽快建立广东省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化网络平台 | 第34页 |
| ·强化多元化的粮食质量安全规制机制 | 第34-35页 |
| ·全面实行粮食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 第35页 |
| ·建立健全科学的粮食安全生产系统 | 第35-36页 |
| 7 广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可行性及结论 | 第36-63页 |
| ·建设背景成熟,形势必要 | 第36-39页 |
| ·成熟的项目建设背景 | 第36-38页 |
| ·必要的项目建设形势 | 第38-39页 |
| ·建设广东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是迫切需求 | 第39-41页 |
| ·广东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现状 | 第39-40页 |
| ·迫切需求建设完善监测体系 | 第40-41页 |
| ·便利的选址与科学的建设规模 | 第41-42页 |
| ·从选址上看 | 第41页 |
| ·从建设规模看 | 第41-42页 |
| ·有成熟的工程建设方案参考 | 第42-58页 |
| ·各项评价指标合乎规定 | 第58-62页 |
| ·环境评价 | 第58-59页 |
| ·财务评价 | 第59-60页 |
| ·社会评价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