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本文所用主要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44页
 第一章 植物CMS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第12-22页
  1 不同植物的育性恢复基因第12-18页
   ·玉米第12-13页
   ·矮牵牛第13页
   ·甜菜第13页
   ·水稻第13-18页
  2 棉花育性恢复基因研究现状第18-22页
 第二章 PPR基因家族研究进展第22-28页
  1 PPR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第22-24页
  2 PPR基因的起源和分布第24-28页
   ·PPR基因的起源第24页
   ·PPR基因的分布第24-25页
   ·PPR蛋白质的功能第25-28页
 第三章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研究进展第28-34页
  1 图位克隆第28-29页
  2 转座子或T-DNA标签法第29-30页
  3 功能克隆第30-31页
  4 差异表达克隆第31页
  5 同源序列克隆技术第31-32页
  6 电子克隆(in silico cloning)第32-34页
 第四章 基因沉默第34-42页
  1 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第34-35页
   ·重复序列诱导的甲基化第34-35页
   ·位置效应引起的甲基化第35页
  2 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第35-37页
   ·RNAi作用机制第36页
   ·RNAi的特征第36-37页
  3 基因沉默技术第37-39页
   ·反义RNA技术第37页
   ·hpRNAi技术的兴起第37-38页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第38页
   ·人工microRNA技术第38-39页
   ·人工ta-siRNA第39页
  4 新一代基因沉默技术的展望第39-42页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2-44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44-72页
 第五章 棉花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第44-72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49页
   ·实验材料第46-47页
   ·BAC文库第47页
   ·菌株和质粒第47页
   ·酶和试剂第47页
   ·网络资源和应用软件第47-48页
   ·引物第48-49页
  2 方法第49-56页
   ·育性调查第49-50页
   ·棉花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第50-51页
   ·CTAB法提取棉花总RNA及DNase Ⅰ消化第51-52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大肠杆菌的转化第52-53页
   ·扩增产物的电泳、回收、克隆及测序第53-54页
   ·农杆菌的制备和转化第54-55页
   ·VIGS步骤第55页
   ·Q-PCR反应第55-5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6-69页
   ·BC1群体、F2群体遗传分析和本实验研究基础第56页
   ·对包含Rf1位点BAC序列的分析第56-61页
   ·对所有候选基因进行Q-PCR验证第61-65页
   ·VIGS技术验证候选基因功能第65-69页
   ·0-613-2R和8518R中育性恢复基因的位置关系第69页
  4 讨论第69-72页
   ·PPR育性恢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69页
   ·棉花Rf1基因是PPR基因家族成员第69-70页
   ·恢复基因作用方式探讨第70页
   ·VIGS作用温度和时间探讨第70-72页
全文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PF7.9表达模式分析及过表达对水稻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下一篇:盐城滩涂湿地维管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