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曲池、上巨虚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9-10页 |
·受试者来源 | 第9页 |
·诊断标准 | 第9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0页 |
·观察中止标准 | 第10页 |
·剔除脱落标准 | 第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分组及样本量 | 第10页 |
·治疗方法 | 第10-12页 |
·研究过程 | 第12-13页 |
·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统计分析 | 第1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4-20页 |
·随访情况 | 第14页 |
·治疗结果 | 第14-20页 |
讨论 | 第20-32页 |
1 功能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功能性腹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腹泻的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两组各疗效评估点周排便次数比较 | 第26页 |
·两组各疗效评估点粪便性状平均积分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各疗效评估点正常排便维持时间的比较 | 第27页 |
3 机理探讨 | 第27-32页 |
·腧穴选择依据 | 第27-29页 |
·腧穴配伍的作用 | 第29-30页 |
·针刺对胃肠系统的作用 | 第30-31页 |
·电针的作用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附一 综述 | 第38-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二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