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共价键构筑多金属氧簇—聚合物杂化物:异相催化及组装的杂化囊泡特征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索引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4页
 第一节 多金属氧簇简介及催化功能概述第16-25页
     ·多金属氧簇的结构特征与发展第16-19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构筑多金属氧簇功能材料简介第19-23页
     ·多金属氧簇的催化功能在绿色化学上的应用第23-25页
 第二节 多金属氧簇的非均相化进展第25-31页
     ·利用非共价键实现多金属氧簇非均相化第26-29页
     ·利用共价键实现多金属氧簇非均相化第29-31页
 第三节 多金属氧簇-聚合物杂化材料研究进展第31-39页
     ·多金属氧簇-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第33-34页
     ·共价键构筑多金属氧簇-聚合物杂化材料第34-39页
 第四节 本研究组工作简介第39-41页
 第五节 课题的提出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1-44页
第二章 多金属氧簇-大孔树脂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第44-68页
 第一节 引言第44-45页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第45-47页
 第三节 表征方法与仪器第47页
 第四节 多金属氧簇-大孔树脂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第47-53页
     ·共价键改性含缺位Wells-Dawson构型POM介绍第47-49页
     ·合成规划第49-51页
     ·合成设计第51-53页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合成表征与结果讨论第53-63页
     ·实验步骤第63-65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及展望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展望第66-68页
第三章 多金属氧簇-大孔树脂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第68-88页
 第一节 引言第68-69页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第69页
 第三节 表征方法与仪器第69-70页
 第四节 催化体系与监测方法的确立第70-72页
     ·四氢噻吩(THT)催化氧化体系的确立第70-71页
     ·催化过程监测方法的确定第71-72页
 第五节 四氢噻吩催化氧化过程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第72-77页
     ·四氢噻吩催化氧化过程研究第72-75页
     ·催化反应动力学第75-77页
 第六节 多金属氧簇-大孔树脂非均相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第77-85页
     ·催化剂的回收及重复使用评价第77-80页
     ·非均相催化本质研究第80-83页
     ·非均相催化的机理讨论第83-85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及展望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5页
     ·展望第85-88页
第四章 多金属氧簇-聚苯乙烯线形杂化大分子的两亲性转变及自组装囊泡特征研究第88-120页
 第一节 引言第88-90页
 第二节 材料与试剂第90-91页
 第三节 表征方法与仪器第91页
 第四节 多金属氧簇-聚苯乙烯杂化大分子的两亲性转变验证第91-103页
     ·用酯化反应改性Wells-Dawson构型POM介绍第91-93页
     ·合成设计第93-98页
     ·合成表征与结果讨论第98-101页
     ·实验步骤第101-103页
 第五节 两亲性杂化大分子自组装的囊泡特征研究第103-115页
     ·构筑动力学主导的自组装结构第103-108页
     ·构筑热力学主导的自组装结构第108-111页
     ·POM簇在空间结构上对囊泡结构的影响第111-114页
     ·多金属氧簇杂化囊泡的潜在应用第114-115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及展望第115-120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展望第116-120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120-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8页
致谢第138-142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四羰基钴催化亚胺与一氧化碳的交替共聚及环氧、亚胺和一氧化碳三组分环加成反应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碳及其衍生物催化氢化为甲酸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