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 ·创新及不足 | 第19-20页 |
| 2.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理论依据及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历史演进 | 第20-30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理论依据 | 第20-25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一般理论 | 第20-24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特有理论 | 第24-25页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历程 | 第25-30页 |
|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地方政府债券 | 第25-26页 |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地方债券 | 第26-27页 |
| ·改革开放后我国“准市政债券”的发展状况 | 第27页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现状 | 第27-30页 |
| 3. 地方政府债券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0-40页 |
| ·地方政府债券微观经济效应 | 第30-33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资源配置效应 | 第30-32页 |
| ·地方政府债券增加公共品供给效应 | 第32-33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宏观经济效应 | 第33-37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稳定经济效应 | 第33-35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弥补财政缺口效应 | 第35-37页 |
|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面临的问题 | 第37-40页 |
| ·地方政府债券自身设计 | 第37-38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监管 | 第38-40页 |
| 4. 地方政府债券国外经验之借鉴 | 第40-51页 |
| ·美国经验借鉴 | 第40-41页 |
|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融资模式 | 第40页 |
|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控制 | 第40-41页 |
| ·澳大利亚经验借鉴 | 第41-44页 |
|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模式 | 第41-43页 |
|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控制 | 第43-44页 |
| ·日本的经验借鉴 | 第44-49页 |
| ·日本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模式 | 第45-48页 |
| ·日本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监管 | 第48-49页 |
| ·国外地方政府债券经验总结 | 第49-51页 |
|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制度设计建议 | 第51-58页 |
| ·地方政府债券设计 | 第51-53页 |
| ·发行主体 | 第51页 |
| ·发行规模 | 第51-52页 |
| ·债券利率 | 第52页 |
| ·债券期限 | 第52-53页 |
| ·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使用规范 | 第53页 |
| ·科学使用政府债券融资资金 | 第53页 |
| ·科学规划地方政府债券的品种 | 第53页 |
|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监控 | 第53-58页 |
| ·事前控制 | 第53-55页 |
| ·事中控制 | 第55-56页 |
| ·事后控制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