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3页
图表目录第13-17页
主要符号表第17-18页
1 绪论第18-40页
   ·新能源材料第18-20页
   ·锂离子电池第20-33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原理第20-22页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第22-31页
     ·锂硫电池第31-33页
   ·超级电容器第33-38页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和性能第33-35页
     ·超级电容器碳电极材料第35-37页
     ·电容与碳孔洞尺寸第37-38页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第38-40页
2 理论方法第40-47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40-41页
     ·Hohenberg-Kohn定理第40页
     ·Kohn-Sham定理第40-41页
   ·交换关联泛函第41-42页
     ·局域密度近似第41-42页
     ·广义梯度近似第42页
   ·过渡态理论第42-44页
     ·Elastic Band方法第42-43页
     ·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第43页
     ·Climbing Image 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第43-44页
   ·VASP程序包介绍第44-45页
   ·MS程序包介绍第45页
   ·Nanodcal程序包介绍第45-47页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xCo_yNi_(1-x-y)O_2固溶体第47-59页
   ·引言第47-48页
   ·结构模型和计算方法第48-51页
   ·结果和讨论第51-57页
     ·结构性质第51-53页
     ·可逆的电极电势第53-55页
     ·Li扩散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过渡金属掺杂锂硫电池正极材料Li_2S第59-67页
   ·引言第59-60页
   ·结构模型和计算方法第60-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Li空位形成能第62-63页
     ·1.56 at% Fe掺杂的影响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5 层间距和硼掺杂对锂电池负极石墨储锂性能的影响第67-77页
   ·引言第67-68页
   ·结构模型和计算细节第68-69页
   ·结果和讨论第69-76页
     ·层间距的影响第69-72页
     ·B掺杂影响第72-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6 孔洞缺陷和氮掺杂对超级电容器电极石墨烯的影响第77-96页
   ·引言第77-78页
   ·结构模型第78-79页
   ·计算方法第79-81页
   ·结果与讨论第81-94页
     ·孔洞边界形成能第81-83页
     ·扩散行为第83-89页
     ·理想强度第89-92页
     ·输运性质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6-99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96-97页
   ·创新点摘要第97-98页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网故障条件下VSC-HVDC系统特性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杂合离子液体电解质、硅卟啉及吩噁嗪光敏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