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5页
   ·课题的来源及其意义第11-13页
   ·公共安全观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探析的历史背景第15-22页
   ·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产生的理论根据第15-18页
     ·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兴起第15-16页
     ·当代风险社会的独特性第16-18页
   ·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产生的现实依据第18-22页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第18-20页
     ·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第20-22页
第三章 公共安全观的界定第22-26页
   ·安全与公共安全第22-24页
     ·安全的定义第22-23页
     ·公共安全的定义第23-24页
   ·公共安全观第24-26页
     ·公共安全观的理性思考第24-25页
     ·公共安全观的定义第25-26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的历史进程第26-41页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公共安全观第26-28页
     ·高度重视政治稳定第26-27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27页
     ·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第27-28页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公共安全观第28-30页
     ·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第28页
     ·重视政治稳定对公共安全的保障作用第28-29页
     ·以发展经济保障公共安全第29页
     ·着重保持社会稳定第29-30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30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公共安全观第30-32页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31页
     ·突出经济安全对公共安全的基础性作用第31-32页
  43 .3 重视以改革发展促安全稳定第32页
     ·强调民生建设对维护公共安全的积极作用第32页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第32-41页
     ·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是促进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实施的前提第33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的基本要求第33-35页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的基本原则第35-37页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的核心第37-38页
     ·完善的公共安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第38-39页
     ·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的目标第39-41页
第五章 构建科学的中国共产党公共安全观的重大意义第41-45页
   ·理论意义第41-42页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41页
     ·继承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学说第41-42页
     ·完善了科学的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第42页
   ·现实意义第42-45页
     ·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42-43页
     ·增强政府公信力,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性第43页
     ·有利于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施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散文批评的基本特征与理论建构
下一篇: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