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重点和难点 | 第16页 |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信仰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 第18-23页 |
·信仰的内涵 | 第18-20页 |
·信仰的涵义 | 第18页 |
·信仰的功能 | 第18-20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 | 第20-23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 | 第20-21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和特征 | 第23-30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 | 第23-26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中表现的问题 | 第26-27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8页 |
·内在原因 | 第30-32页 |
·认知因素 | 第30页 |
·情感因素 | 第30-31页 |
·意志因素 | 第31-32页 |
·行为因素 | 第32页 |
·外在原因 | 第32-38页 |
·家庭因素 | 第32-33页 |
·学校因素 | 第33-34页 |
·社会因素 | 第34-38页 |
第五章 多学科角度构建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机制 | 第38-52页 |
·心理学角度:知情意行良性互动机制 | 第38-41页 |
·知情意行良性互动机制概念的界定 | 第38页 |
·知情意行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 第38-41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内化外化协调发展机制 | 第41-46页 |
·内化和外化协调发展机制的内涵 | 第41-42页 |
·信仰教育内化的主要方式:正确的灌输 | 第42-44页 |
·信仰教育外化的途径:实践 | 第44-46页 |
·社会学角度:构建全方位立体互动机制 | 第46-52页 |
·全方位立体互动机制概念的界定 | 第46页 |
·全方位立体互动机制的构建 | 第46-52页 |
第六章 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选择 | 第52-66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阶段化 | 第52-57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阶段化特征 | 第52-53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阶段化提出的客观依据 | 第53-54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阶段的划分 | 第54-56页 |
·各阶段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侧重点 | 第56-57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 | 第57-63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特征 | 第57-58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 第58-59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缺失的表现 | 第59-60页 |
·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路径构建 | 第60-63页 |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 | 第60-61页 |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 第61-63页 |
·以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 | 第63-66页 |
·在理论自觉中提升理论自信 | 第63-64页 |
·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问卷调查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