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各类型报纸论文--专业报纸论文

《经济学人》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形象:框架理论视阈下的内容分析及其阐释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1 绪论第8-16页
   ·研究缘起第8-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选题理论意义第11-12页
     ·选题现实意义第12-13页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3-16页
     ·研究主题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4-16页
2 研究现状综述第16-21页
   ·中国国家形象第16-18页
     ·中国国家形象第16-18页
     ·中国国家经济形象第18页
   ·框架理论第18-21页
     ·起源与发展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3 《经济学人》中国财经报道内容分析报告第21-73页
   ·研究设计与研究局限性第21-28页
     ·《经济学人》发展概述第21-26页
     ·时间界定、样本选取及类目构建第26-27页
     ·研究局限性第27-28页
   ·《经济学人》中国财经报道框架分析第28-73页
     ·高层次结构:《经济学人》中国财经报道议题框架分析第28-34页
     ·中层次结构:《经济学人》中国财经报道内容与态度框架分析第34-57页
     ·低层次结构:《经济学人》与《财经》文本意义分析第57-73页
4 《经济学人》上中国国家经济形象的媒介呈现及启示第73-86页
   ·《经济学人》中国财经报道特点第73-79页
     ·关注度提升,报道涵盖面宽广第73-74页
     ·报道视角多样,中西话语权重相当第74-76页
     ·中立报道为主,问题意识浓重第76-77页
     ·客观表达主观立场,贸易自由主义贯穿始终第77-79页
   ·“繁荣的悖论”——《经济学人》上中国经济形象的媒介呈现第79-83页
   ·对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启示第83-86页
     ·充分了解受众需求第83-84页
     ·客观报道,将观点隐与事实中第84页
     ·语言力求生动,图表力求翔实第84-86页
5 结语第86-9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1:样本题录第94-97页
附录2:样本编码表第97-99页
附录3:信度分析表第99-105页
后记第105-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晚清以来中国传媒社会责任观演变历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