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2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5-53页 |
·引言 | 第25-27页 |
·脂肪酶的功能及分子改造研究 | 第27-37页 |
·脂肪酶概述 | 第27页 |
·脂肪酶的来源 | 第27-28页 |
·脂肪酶的分类 | 第28页 |
·脂肪酶催化反应机制 | 第28-30页 |
·脂肪酶的催化活性中心 | 第28-29页 |
·脂肪酶的油水界面催化 | 第29页 |
·不同来源脂肪酶的催化反应特点 | 第29-30页 |
·脂肪酶催化反应及应用研究进展 | 第30-35页 |
·水解油脂反应 | 第31页 |
·脂肪酸的酯化反应 | 第31-32页 |
·酯交换反应 | 第32-33页 |
·脂肪酶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脂肪酶的分子改造研究 | 第35-37页 |
·脂肪酶分子改造的途径 | 第35-36页 |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的分子改造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植物油脂合成代谢的调控研究 | 第37-48页 |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 第37页 |
·油脂的生物合成 | 第37页 |
·植物油脂合成的调控研究 | 第37-41页 |
·关键酶的调控 | 第37-39页 |
·转录因子的调控 | 第39-41页 |
·磷脂酸调控转录因子的研究 | 第41-47页 |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 | 第41页 |
·信号分子PA 的产生途径 | 第41-42页 |
·信号分子PA 的操纵 | 第42-43页 |
·PA 的细胞和生理功能 | 第43-44页 |
·PA 发挥细胞功能的机制 | 第44-47页 |
·PA 作用于转录因子在油脂合成代谢调控中的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脂肪酶功能及磷脂酸信号调控油脂合成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第48-53页 |
·脂肪酶功能及磷脂酸信号调控油脂合成的研究现状 | 第48-5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1-53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53-79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9页 |
·植物材料 | 第5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3-54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4-55页 |
·试剂、酶及药品 | 第55-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79页 |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CALB) 的定点突变与性质分析 | 第59-63页 |
·基因的合成与载体构建 | 第59页 |
·毕赤酵母的电击转化 | 第59-60页 |
·CALB 和 MuCALB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分析 | 第60页 |
·CALB 和 MuCALB 脂肪酶的水解活力分析 | 第60-61页 |
·CALB 和 MuCALB 脂肪酶的转甲酯活力分析 | 第61页 |
·CALB 和 MuCALB 的仿生亲合纯化 | 第61-62页 |
·CALB 和 MuCALB 的底物特异性分析 | 第62页 |
·CALB 和 MuCALB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液化沙雷氏菌脂肪酶(SLLipA) | 第63-64页 |
·SLLipA 基因克隆 | 第63页 |
·SLLipA 在毕赤酵母中的基因表达 | 第63-64页 |
·SLLipA 的纯化 | 第64页 |
·SLLiPA 的水解性质分析 | 第64页 |
·SLLiPA 的转甲酯活力分析 | 第64页 |
·磷脂酸与转录因子WER、GL2 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拟南芥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64-79页 |
·Gm MY873 基因的克隆 | 第64-65页 |
·种子特异表达载体构建 | 第65页 |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65-66页 |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66页 |
·PCR 反应 | 第66-68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68-69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69-70页 |
·WER 与PA 相互作用位点的识别 | 第70-71页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71页 |
·拟南芥转化 | 第71-72页 |
·拟南芥基因组DNA 提取 | 第72页 |
·转基因后代的PCR 检测 | 第72页 |
·种子油含量的GC 分析 | 第72页 |
·烟草叶片蛋白的提取 | 第72-73页 |
·蛋白的亚细胞荧光定位观察 | 第73页 |
·原核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73-74页 |
·原核重组表达蛋白的纯化 | 第74-75页 |
·原核6XHis 融合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 检测 | 第75页 |
·植物eYFP/mGFP5 融合表达蛋白的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75-76页 |
·Fatty Western blot | 第76页 |
·脂质体相互作用(Liposomal Binding) | 第76-77页 |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om Resonance,SPR) | 第77-79页 |
第三章 南极假假丝酵母脂肪酶 B 定点突变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79-87页 |
·前言 | 第79-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6页 |
·CALB 和muCALB 基因的合成及表达载体构建 | 第80-81页 |
·重组毕赤酵母脂肪酶的诱导表达 | 第81页 |
·重组表达脂肪酶的仿生亲和纯化 | 第81-83页 |
·MuCALB 的底物特异性分析 | 第83-85页 |
·水解活力测定 | 第83页 |
·CALB 三维结构分析 | 第83-85页 |
·muCALB 的转甲酯活性分析 | 第85页 |
·MuCALB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5-86页 |
·研究小结 | 第86-87页 |
第四章 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 533 DB-1 脂肪酶的基因克隆、异源重组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 第87-97页 |
·前言 | 第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6页 |
·液化沙雷氏菌脂肪酶SLLipA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87-92页 |
·SLLipA 基因的克隆 | 第87-88页 |
·SLLipA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8-92页 |
·SLLipA 基因在毕赤酵母G5115 中的重组表达 | 第92-94页 |
·功能脂肪酶重组菌株的筛选 | 第92-93页 |
·表达脂肪酶的菌株生长曲线和 SDS-PAGE 分析 | 第93-94页 |
·重组表达蛋白SLLipA 的纯化 | 第94-95页 |
·SLLipA 脂肪酶的性质分析活性 | 第95-96页 |
·SLLipA 脂肪酶的水解底物特异性分析 | 第95-96页 |
·SLLipA 脂肪酶的转酯活性分析 | 第96页 |
·研究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磷脂酸与转录因子 WER、GL2 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拟南芥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97-127页 |
·前言 | 第97-9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8-125页 |
·转录因子在拟南芥种子中的特异表达研究 | 第98-105页 |
·种子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98-99页 |
·转基因后代的平板筛选 | 第99页 |
·种子油含量的分析 | 第99-105页 |
·转基因 T2 代的PCR 检测 | 第105页 |
·磷脂酸与转录因子WER、GL2 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05-122页 |
·WER、GL2、FU53 、MYB(At4G01060)、MYB(At2G30420)的原核表达研究.. | 第105-106页 |
·WER、GL2、FU53 、MYB(At4G01060)、MYB(At2G30420)与PA 相互作用研究 | 第106-107页 |
·WER 与PA 结合的脂质体相互作用分析 | 第107-108页 |
·WER 与PA 相互作用的等离子表面共振分析 | 第108-112页 |
·WER 与PA 相互作用位点的识别 | 第112-122页 |
·磷脂酸与WER 相互作用在拟南芥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122-125页 |
·WER 载体构建 | 第122页 |
·WER 的亚细胞荧光定位观察 | 第122-124页 |
·在拟南芥中的稳定表达 | 第124-125页 |
·研究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31页 |
·研究结论 | 第127-129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9-130页 |
·后续研究方向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5页 |
附录1 | 第145-146页 |
附录2 | 第146-147页 |
附录3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