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外膜提取物及胞外产物特性的分析
| 研究的目的 | 第1-10页 |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1.1 嗜水气单胞菌的简介 | 第14-16页 |
| 1.2 形态与特性 | 第16-17页 |
| 1.3 生长条件 | 第17-18页 |
| 1.4 致病性 | 第18-21页 |
| 1.5 诊断 | 第21-22页 |
| 1.6 疫苗开发 | 第22-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 2.1 细菌分离与培养条件 | 第25-27页 |
| 2.1.1 细菌分离 | 第25页 |
| 2.1.2 培养基及条件 | 第25页 |
| 2.1.3 细菌的特性 | 第25-27页 |
| 2.2 细菌各成份的准备 | 第27-29页 |
| 2.2.1 全细胞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 2.2.2 外膜提取物的制备 | 第28页 |
| 2.2.3 细菌胞外产物(ECP)制备 | 第28-29页 |
| 2.3 ECP中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 2.3.1 平板法测定蛋白酶的活性 | 第29页 |
| 2.3.2 底物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酶的活性 | 第29-30页 |
|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30-31页 |
| 2.4.1 染色 | 第30-31页 |
| 2.4.1.1 考马斯亮兰染色 | 第30页 |
| 2.4.1.2 Schiff's试剂染色 | 第30页 |
| 2.4.1.3 银染 | 第30-31页 |
| 2.4.1.4 凝集素标记 | 第31页 |
| 2.5 罗非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抗血清的制备 | 第31页 |
| 2.6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第31-32页 |
| 2.7 免疫转印(Western blot) | 第32-33页 |
| 3、 结果 | 第33-50页 |
| 3.1 SDS—PAGE电泳蛋白图谱分析 | 第33-34页 |
| 3.1.1 全细胞的蛋白图谱 | 第33页 |
| 3.1.2 细菌提取物的蛋白图谱 | 第33页 |
| 3.1.3 胞外产物(ECP)的蛋白图谱 | 第33-34页 |
| 3.2 碳水化合物图谱分析 | 第34-35页 |
| 3.2.1 Schiff's染色 | 第34页 |
| 3.2.2 银染 | 第34-35页 |
| 3.2.2.1 蛋白酶k消化后细菌提取物的银染 | 第34页 |
| 3.2.2.2 蛋白酶k消化后细菌ECP的银染 | 第34-35页 |
| 3.2.3 凝集素标记 | 第35页 |
| 3.3 蛋白酶含量及蛋白酶活性 | 第35页 |
| 3.4 ELISA | 第35-36页 |
| 3.5 免疫转印 | 第36-50页 |
| 4、 讨论 | 第50-56页 |
| 4.1 SDS-PAGE蛋白图谱 | 第50-51页 |
| 4.2 ECP或提取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 第51-52页 |
| 4.3 细菌分泌的蛋白酶 | 第52-54页 |
| 4.4 免疫转印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件 | 第67-72页 |
| 附录1 细菌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67-68页 |
| 附录2 SDS—PAGE | 第68-69页 |
| 附录3 染色液与脱色液 | 第69页 |
| 附录4 底物凝胶电泳 | 第69-71页 |
| 附录5 ELISA缓冲液 | 第71-72页 |
| 附录6 免疫转印(Western blot)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