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8页 |
·海洋生物防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海洋生物附着物及其附着机理 | 第13-20页 |
·海洋生物附着的典型过程 | 第13-14页 |
·硅藻及硅壁特征 | 第14-15页 |
·硅藻与基体壁面的趋近与初步附着 | 第15-17页 |
·硅藻在基体壁面上的爬行 | 第17-18页 |
·硅藻在基体壁面的深度附着 | 第18-20页 |
·海洋生物防污技术途径 | 第20-24页 |
·化学防污方法 | 第20-22页 |
·物理防污方法 | 第22-24页 |
·生物防污方法 | 第24页 |
·海洋生物防污技术发展趋势及现有不足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5-28页 |
第2章 硅藻结构及硅壁力学特性 | 第28-39页 |
·硅藻样品的处理与观察方法 | 第28-30页 |
·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 | 第2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 | 第28-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 | 第29-30页 |
·硅壁结构及其特点 | 第30-32页 |
·硅藻内部结构及分泌液 | 第32-34页 |
·硅壁的力学特性 | 第34-38页 |
·硅壁自然弯曲的试验观测 | 第34-35页 |
·硅壁弯曲能力的测试方法 | 第35-37页 |
·硅壁弯曲能力的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硅藻与基体壁面的初步附着 | 第39-62页 |
·硅藻在不同深度水平壁面上的附着 | 第39-42页 |
·试验方法与装置 | 第39-40页 |
·硅藻在不同深度水平壁面上的附着结果 | 第40-42页 |
·硅藻在不同深度垂直壁面上的附着 | 第42-43页 |
·试验方法与装置 | 第42页 |
·硅藻在不同深度垂直壁面上的附着结果 | 第42-43页 |
·硅藻在垂直壁面上的爬行 | 第43-48页 |
·试验方法与装置 | 第43-45页 |
·硅藻在垂直壁面上的爬行结果 | 第45-46页 |
·硅藻在垂直壁面上的附着分布仿真 | 第46-48页 |
·硅藻上浮机理的计算与讨论 | 第48页 |
·硅藻与壁面间吸附自由能与势能的计算与分析 | 第48-60页 |
·DLVO 理论及 XDLVO 理论简介 | 第49-51页 |
·粒子与壁面间吸附自由能与空间势能的计算 | 第51-53页 |
·海水中硅藻与壁面间吸附自由能与空间势能的计算 | 第53-58页 |
·海水中硅藻与壁面间吸附自由能与势能的相关讨论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硅藻的爬行机理及附着聚集性 | 第62-98页 |
·硅藻的爬行过程观察 | 第62-67页 |
·爬行硅藻的活体观察 | 第62-66页 |
·硅藻细胞的染色观察 | 第66-67页 |
·硅藻爬行粘液的观察与分析 | 第67-72页 |
·爬行粘液的 SEM 观测与分析 | 第67-69页 |
·爬行粘液的力学性能 | 第69-72页 |
·硅藻的爬行机理 | 第72-76页 |
·新的硅藻爬行模型 | 第72-74页 |
·新爬行模型的力学合理性分析 | 第74-75页 |
·新爬行模型对经典 Edgar 模型的修正 | 第75-76页 |
·硅藻的爬行与聚集性附着 | 第76-84页 |
·硅藻的爬行轨迹及速率 | 第76-81页 |
·硅藻附着的聚集性 | 第81-84页 |
·硅藻的爬行、附着及相互感知的仿真 | 第84-94页 |
·仿真软件 NetLogo | 第84页 |
·NetLogo 仿真环境及模块简介 | 第84-89页 |
·硅藻爬行轨迹及相互感知的仿真 | 第89-91页 |
·硅藻附着及相互感知的仿真 | 第91-94页 |
·硅藻的附着聚集性机理 | 第94-96页 |
·导致硅藻附着聚集性的原因 | 第94-95页 |
·硅藻附着聚集性的生态学意义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5章 硅藻的深度附着及外界影响因素 | 第98-134页 |
·硅藻附着量的图像处理与统计 | 第98-99页 |
·基体样品表面活化处理对硅藻附着的影响 | 第99-104页 |
·样品的活化处理方法 | 第99-100页 |
·活化处理后样品的表面特性 | 第100-103页 |
·样品活化处理后的附着试验 | 第103-104页 |
·不同聚合物基体表面硅藻的附着 | 第104-110页 |
·样品的表面特性 | 第104-105页 |
·硅藻附着量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 | 第105-106页 |
·硅藻附着量与表面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106-110页 |
·光照对硅藻附着影响的试验方法 | 第110-114页 |
·持续光照或持续黑暗条件 | 第110页 |
·白光条件 | 第110-112页 |
·有色光条件 | 第112-114页 |
·不同光照条件下硅藻附着量的观测 | 第114-122页 |
·持续黑暗/持续光照下的硅藻附着量 | 第114-115页 |
·光照逆转下的硅藻附着量 | 第115-116页 |
·不同白光条件下的硅藻附着量 | 第116-120页 |
·不同有色光条件下的硅藻附着量 | 第120-121页 |
·不同有色光条件下的硅藻分裂速度 | 第121-122页 |
·光照影响硅藻附着的机理 | 第122-126页 |
·光照作用与硅藻的生理结构及习性 | 第122-125页 |
·底部入射光照对硅藻附着量的影响机理 | 第125-126页 |
·有色光光照对硅藻附着的影响 | 第126页 |
·硅藻分泌液及对附着的影响 | 第126-131页 |
·附着分泌液的力曲线 | 第127-128页 |
·硅藻分泌液的成分 | 第128-130页 |
·硅藻粘液影响硅藻附着的机理 | 第130-131页 |
·硅藻附着机理分析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基于硅藻附着机理的夜光粉复合涂层及其防污效果 | 第134-152页 |
·夜光粉复合涂层的组分及制备方法 | 第134-135页 |
·样品试验方案及冲刷试验装置 | 第135-138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35-136页 |
·样品冲刷试验装置 | 第136-138页 |
·夜光粉复合涂层的基本特征 | 第138-139页 |
·夜光粉复合涂层的防污试验 | 第139-145页 |
·涂层的功能试验 | 第139-140页 |
·涂层防附着性能测试 | 第140-142页 |
·涂层冲刷性能测试 | 第142-145页 |
·夜光粉复合涂层的海洋实测试验 | 第145-150页 |
·试验样本、试验条件和执行标准 | 第145-14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47-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7页 |
·主要结论 | 第152-155页 |
·创新点 | 第155页 |
·展望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0-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