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重力式防波堤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振荡水柱波力发电装置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防波堤与OWC发电装置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第2章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结构初步设计研究 | 第21-41页 |
2.1 设计条件 | 第21页 |
2.2 波浪能转换装置设计 | 第21-30页 |
2.2.1 CFD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2.2.2 模型构建 | 第24-25页 |
2.2.3 形状参量对气室捕能效果的影响 | 第25-29页 |
2.2.4 波浪能转换装置结构尺寸设计 | 第29-30页 |
2.3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结构尺寸设计 | 第30-33页 |
2.4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稳定性验算 | 第33-40页 |
2.4.1 堤前波浪形态确定 | 第33-34页 |
2.4.2 波浪力计算 | 第34-36页 |
2.4.3 防波堤稳定性计算 | 第36-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模型试验研究 | 第41-71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41页 |
3.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41-43页 |
3.2.1 造波系统 | 第41-42页 |
3.2.2 测量仪器 | 第42-43页 |
3.3 试验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43-49页 |
3.3.1 试验水槽及试验模型设计、制作 | 第43-45页 |
3.3.2 波压力传感器空间布置 | 第45-48页 |
3.3.3 波高仪空间布置 | 第48-49页 |
3.4 稳定性试验内容 | 第49-51页 |
3.5 物理模型试验介绍 | 第51-54页 |
3.5.1 试验操作流程 | 第51-53页 |
3.5.2 数据后处理 | 第53-54页 |
3.6 模型试验波浪力与浮托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5页 |
3.6.1 入射波周期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9页 |
3.6.2 工作水位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3.6.3 通气孔封闭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5页 |
3.7 模型各监测点波压力时域分析 | 第65-6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结构优化研究 | 第71-83页 |
4.1 试验数据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对比 | 第71-74页 |
4.2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74-75页 |
4.3 计入试验波浪力的结构优化设计 | 第75-77页 |
4.4 优化后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数值模拟分析 | 第77-82页 |
4.4.1 模型材料与单元类型选择 | 第77-78页 |
4.4.2 防波堤与基床之间接触分析 | 第78-79页 |
4.4.3 荷载和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79页 |
4.4.4 兼顾波力发电防波堤结构静力响应分析 | 第79-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