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峁露天矿东一号排土场稳定性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边坡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排土场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工程地质特征及潜在滑坡模式分析 | 第16-32页 |
| ·工程概况 | 第16-20页 |
| ·位置与交通 | 第16-17页 |
| ·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 第17-18页 |
| ·地质构造 | 第18页 |
| ·地层岩性及含(隔)水层特征 | 第18-19页 |
| ·排土场参数 | 第19-20页 |
| ·排土场工程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 ·地形、地貌概况 | 第20-21页 |
| ·排弃物及基底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分析 | 第21-22页 |
| ·排土场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页 |
| ·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6页 |
| ·自然地理、基底岩层埋藏特征 | 第23-24页 |
| ·水文地质因素 | 第24页 |
| ·开采工艺因素 | 第24-25页 |
| ·排弃物及基底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25-26页 |
| ·东1#排土场边坡潜在滑坡模式分析 | 第26-31页 |
| ·排土场典型的滑坡模式 | 第26-30页 |
| ·东1#排土场滑坡模式分析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3 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东1#排土场边坡稳定性 | 第32-41页 |
| ·安全储备系数确定 | 第32页 |
| ·刚体极限平衡法简介 | 第32-35页 |
| ·极限平衡法概述 | 第32-33页 |
| ·Bishop法及剩余推力法 | 第33-35页 |
| ·东1#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 第35-37页 |
| ·计算剖面位置的选取 | 第35-36页 |
| ·东1#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36-37页 |
| ·不同倾角基底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37-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4 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东1#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41-62页 |
| ·FLAC~(3D)理论基础 | 第41-47页 |
| ·增量弹性法则 | 第41页 |
| ·屈服函数和势函数 | 第41-44页 |
| ·塑性修正 | 第44-45页 |
| ·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原理 | 第45-46页 |
| ·FLAC~(3D)模拟计算流程 | 第46-47页 |
| ·数值模拟东1#排土场滑坡机理 | 第47-60页 |
| ·模拟东1#排土场Ⅰ-Ⅰ剖面 | 第47-54页 |
| ·模拟东1#排土场Ⅱ-Ⅱ剖面 | 第54-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5 东1#排土场边坡监测方案研究 | 第62-66页 |
| ·监测内容的确定 | 第62页 |
| ·监测设备选择 | 第62-63页 |
| ·监测点布置设计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