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现行法律时代下侦查阶段会见之难 | 第10-14页 |
一、 会见当事人困难 | 第10-11页 |
二、 会见所受限制多 | 第11-12页 |
三、 会见时刻被监督 | 第12页 |
四、 会见被侵犯,缺少有效救济 | 第12-13页 |
五、 会见双方有风险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侦查阶段会见权在我国的发展脉络及意义 | 第14-21页 |
一、 侦查阶段会见权在我国的发展脉络 | 第14-16页 |
(一) 1996 年《刑事诉讼法》之有关规定 | 第14页 |
(二) 新《律师法》之有关规定 | 第14-15页 |
(三)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有关侦查阶段会见权之规定 | 第15-16页 |
二、 保障侦查阶段会见权的法理价值 | 第16-21页 |
(一) 保障人权 | 第16-17页 |
(二) 实现程序正义 | 第17-18页 |
(三) 实现控辩平等 | 第18-19页 |
(四) 保障辩护权 | 第19页 |
(五) 促进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行业发展 | 第19-20页 |
(六) 实现司法和谐,促进和谐社会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修订的进步与不足 | 第21-28页 |
一、 《刑事诉讼法》修订后的进步 | 第21-24页 |
(一) 明确了侦查阶段的通信权 | 第21页 |
(二) 明确凭“三证”直接会见的范围 | 第21-22页 |
(三) 对凭“三证”会见范围的限制性规定 | 第22页 |
(四) 明确会见不被监听 | 第22-23页 |
(五) 明确了对律师的救济措施 | 第23-24页 |
二、 修订后仍然存在的不足 | 第24-28页 |
(一) 会见起始时间过晚、会见交流的内容被限制 | 第24-25页 |
(二) 侦查结构不合理、控辩平等很艰难 | 第25-27页 |
(三) 缺少救济的具体措施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我国侦查阶段会见权的完善思考 | 第28-38页 |
一、 取消会见限制,扩大会见范围 | 第28-32页 |
(一) 保障一般案件的会见自由,确立自由会见原则 | 第28页 |
(二) 保障特殊案件会见权的行使 | 第28-30页 |
(三) 在侦查阶段赋予律师充分的阅卷权、调查取证权 | 第30-31页 |
(四) 赋予对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羁押人的会见权 | 第31-32页 |
(五) 被追诉人受到强制措施后通知家属的时间应提前 | 第32页 |
二、 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 第32-35页 |
(一) 加强“内部制约” | 第32-33页 |
(二) 加强“外部监督” | 第33-34页 |
(三)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 第34-35页 |
三、 建立惩罚措施,对侵犯进行程序性辩护 | 第35-36页 |
四、 改变看守所的的行政归属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