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混合助表面活性剂和薄荷醇在吲哚美辛微乳经皮系统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0页
   ·微乳的简介第8-15页
     ·微乳的形成机理第8-9页
     ·微乳促渗机制第9-11页
     ·影响微乳制剂经皮吸收的因素第11-13页
     ·脂质体、普通乳状液、胶团溶液和微乳的区别第13-15页
   ·促渗剂的简介及分类第15-16页
   ·模型药物第16-18页
   ·课题的提出第18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空白微乳的处方研究第20-30页
   ·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试剂第20页
     ·仪器第20-21页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第21页
   ·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第21-22页
     ·乙醇与丙二醇混合第21-22页
     ·乙醇与二乙二醇乙醚混合第22页
     ·二乙二醇乙醚与丙二醇混合第22页
   ·微乳的稳定性考察第22页
     ·离心稳定性第22页
     ·温度稳定性第22页
   ·结果与讨论第22-29页
     ·乙醇与丙二醇混合第22-25页
     ·乙醇与二乙二醇乙醚混合第25-27页
     ·二乙二醇乙醚与丙二醇混合第27-29页
     ·微乳的稳定性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吲哚美辛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0-37页
   ·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试剂第30页
     ·仪器第30-31页
     ·实验动物第31页
   ·吲哚美辛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1-32页
     ·储备液的配置第31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1页
     ·色谱条件第31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1页
     ·精密度试验第31-32页
     ·回收率试验第32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32页
     ·专属性实验第32页
   ·吲哚美辛在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考察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2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2-34页
     ·精密度试验第34页
     ·回收率第34-35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35页
     ·专属性实验第35-36页
     ·药物在各混合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吲哚美辛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第37-66页
   ·试剂与仪器第37-38页
     ·试剂第37-38页
     ·仪器第38页
     ·实验动物第38页
   ·吲哚美辛微乳的制备和理化性质第38-39页
     ·吲哚美辛微乳处方的制备第38页
     ·微乳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8-39页
   ·吲哚美辛微乳的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第39-42页
     ·吲哚美辛经皮制剂评价方法的建立第39页
     ·离体鼠皮的制备与预处理第39页
     ·实验装置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页
     ·数据处理第40-41页
     ·吲哚美辛体外经皮渗透方法学验证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64页
     ·吲哚美辛微乳的制备第42页
     ·吲哚美辛微乳的理化性质第42-44页
     ·吲哚美辛微乳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第44-45页
     ·吲哚美辛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方法学验证第45-48页
     ·混合助表面活性剂对于微乳经皮吸收与渗透的影响第48-52页
     ·促渗剂薄荷醇对于微乳经皮吸收与渗透的影响第52-56页
     ·不同剂型对于吲哚美辛经皮吸收与渗透的影响第56-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硝酸作吸收剂的气态膜法脱除、回收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下一篇:生物大分子拆分氧氟沙星对映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