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周大新作品中的人性特征 | 第11-21页 |
| ·周大新人性描写的原因解析 | 第11-13页 |
| ·地域特征对作家的影响 | 第11-12页 |
| ·传统文化对作家的熏陶 | 第12页 |
| ·经济改革对作家的触动 | 第12-13页 |
| ·周大新作品中的人性特征 | 第13-21页 |
| ·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 | 第13-16页 |
| ·丑陋变形的卑琐人性 | 第16-19页 |
| ·善恶交织的复杂人性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周大新作品中的人性探寻 | 第21-29页 |
| ·人性探寻的文化视角 | 第21-24页 |
| ·封建传统文化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毁灭 | 第21-22页 |
| ·封建传统文化对男性人性的泯灭 | 第22-24页 |
| ·人性探寻的政治视角 | 第24-25页 |
| ·人性探寻的经济视角 | 第25-29页 |
| 第三章 周大新小说的主要特征 | 第29-43页 |
| ·人物形象的特殊塑造——对比中凸显人性的善恶 | 第29-31页 |
| ·叙事视角的选取魅力——深层揭示人性的复杂 | 第31-35页 |
| ·情爱故事的凄美展现——人性本能的完美解读 | 第35-38页 |
| ·充满希望的人性救赎——人性和谐的美好途径 | 第38-43页 |
| ·宗教信仰 | 第38-40页 |
| ·反省和忏悔 | 第40-41页 |
| ·圆满的结局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周大新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43-53页 |
| ·周大新小说的文学价值 | 第43-49页 |
| ·承继“五四”文学对人性的叙写,建构当代的精神家园 | 第43-44页 |
| ·探寻美好善良的人性,创造和谐的现代社会 | 第44-45页 |
| ·特殊人物形象的塑造,确立了女性主体性 | 第45-47页 |
| ·拓宽了女性的写作视野,消解了男性霸权 | 第47-49页 |
| ·现实意义 | 第49-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