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文学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经学辨惑与文学思想 | 第11-27页 |
| ·不近人情,便非君子之道——对文学创作之影响 | 第11-17页 |
| ·穿凿附会、妄訾毁誉——对文学批评之影响 | 第17-23页 |
| ·随机立教、不主故常——王若虚解孟子“以意逆志” | 第23-27页 |
| 第2章 王若虚史学辨惑与文学思想 | 第27-39页 |
| ·《史记辨惑·议论不当辨》对文学批评之影响 | 第28-32页 |
| ·文法之疏,莫迁若也——文法学之建构 | 第32-34页 |
| ·王若虚解“发愤著书说” | 第34-36页 |
| ·事实不明,或乖本义——史学真实与文学真实 | 第36-39页 |
| 第3章 王若虚的文章理论 | 第39-54页 |
| ·江河之行,顺下而已——创作论 | 第39-47页 |
|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文章之体 | 第39-43页 |
| ·情致曲尽,肝肺流出——文章之作 | 第43-45页 |
| ·典实过于浮华——文章之法 | 第45-47页 |
| ·文势相承,内外兼修——批评论 | 第47-50页 |
| ·信与达 | 第47-48页 |
| ·文势相承 | 第48-49页 |
| ·内外兼修 | 第49-50页 |
| ·“和气”与“英气”——作家修养论 | 第50-54页 |
| ·不可“好名而不知体” | 第50-52页 |
| ·识见 | 第52-54页 |
| 第4章 王若虚的诗歌理论 | 第54-67页 |
| ·此老心中具一天——白居易 | 第54-57页 |
| ·风致情韵,理妙万物——苏轼 | 第57-61页 |
| ·有奇无妙,有斩绝无横放——黄庭坚 | 第61-63页 |
| ·谁言只待南迁后,始是江西不幸时——江西诗派 | 第63-67页 |
| 结语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