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方案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页 |
·章节安排及框架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第二章 ERM中工作危害性分析研究 | 第15-36页 |
·ERM理论的作用 | 第15-18页 |
·ERM中安全分析研究 | 第18-20页 |
·安全与危害的含义 | 第18-19页 |
·安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ERM中工作危害性分析研究 | 第20-35页 |
·工作危害性分析的原理 | 第20-23页 |
·工作危害性分析的程序 | 第23-35页 |
·危害辨识的原理 | 第24-28页 |
·危害源辨识 | 第28-31页 |
·危害性指标的确定 | 第31页 |
·危害性评估 | 第31-35页 |
·危害性控制措施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船舶轮机系统的研究 | 第36-43页 |
·系统 | 第36页 |
·MMEM系统理论 | 第36页 |
·轮机系统的构成 | 第36-40页 |
·轮机管理子系统 | 第37页 |
·轮机人员子系统 | 第37-38页 |
·轮机设备子系统 | 第38-40页 |
·轮机环境子系统 | 第40页 |
·轮机系统安全与工作危害性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ERM中工作危害性分析在船舶轮机系统中的研究 | 第43-70页 |
·轮机系统工作危害源辨识 | 第43-45页 |
·轮机系统工作危害性指标的确定 | 第45-46页 |
·轮机系统工作危害性评估 | 第46-63页 |
·危害矩阵法 | 第46-53页 |
·工作危害性分析表 | 第46-51页 |
·危害性矩阵图 | 第51-53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53-63页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53-54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4-56页 |
·计算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值λ_(max) | 第56-60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60-61页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61-63页 |
·轮机系统工作危害性控制措施 | 第63-69页 |
·保持良好的情景意识 | 第63-65页 |
·工作介质运行正常 | 第65-66页 |
·缓解疲劳与压力 | 第66-68页 |
·其它工作危害性控制措施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创新点 | 第7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