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基于遥感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冠层温度反映水稻水分状况的试验研究 | 第15-17页 |
·运用卫星遥感影像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作物水分生产率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水稻生育期及产量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26-42页 |
·水稻种植区划 | 第26-27页 |
·水稻生育期分析 | 第27-31页 |
·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的动态变化 | 第31-37页 |
·播种面积的动态变化 | 第31-33页 |
·水稻产量的动态变化 | 第33-37页 |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空间特征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基于异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 | 第42-63页 |
·基于TM的实验样本区的水稻面积提取 | 第42-49页 |
·TM数据介绍 | 第42-43页 |
·样本区的概况 | 第43-44页 |
·提取方法 | 第44-49页 |
·基于异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东北三省水稻面积的提取 | 第49-62页 |
·MOD12Q1简介 | 第49-53页 |
·eMODIS的NDVI数据 | 第53-56页 |
·DEM数据 | 第56-57页 |
·专家知识决策树分类 | 第57-60页 |
·水稻种植面积的分布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水稻蒸发蒸腾量的反演 | 第63-90页 |
·MOD16蒸发蒸腾量算法 | 第64-72页 |
·植被覆盖度 | 第65页 |
·白天和夜间ET | 第65-66页 |
·土壤热通量 | 第66-67页 |
·饱和表面比率 | 第67页 |
·湿冠层表面的蒸发 | 第67-68页 |
·蒸腾作用 | 第68-71页 |
·土壤表面的蒸发 | 第71-72页 |
·日总蒸发蒸腾 | 第72页 |
·数据的准备与处理 | 第72-81页 |
·MODIS数据集 | 第73-78页 |
·不可靠或缺失MODIS数据的时间插值 | 第78页 |
·GMAO气象数据集 | 第78-80页 |
·GMAO空间插值 | 第80-81页 |
·东北三省水稻ET计算结果 | 第81-89页 |
·水稻ET的整体分布规律 | 第81-83页 |
·局部地区水稻ET分布规律 | 第83-85页 |
·精度分析 | 第85-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水稻产量的空间化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 第90-96页 |
·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常用方法 | 第90页 |
·水稻产量空间化模型的构建 | 第90-93页 |
·水稻产量空间化结果及其分布规律 | 第93-95页 |
·精度分析 | 第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水稻水分生产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 第96-108页 |
·东北三省水稻水分生产率空间分布及分析 | 第96-102页 |
·水分生产率图的生成 | 第96-98页 |
·与已出版文献结果的比较 | 第98-99页 |
·产量和蒸发蒸腾量之间散点图的分析 | 第99-102页 |
·水分生产率的敏感分析 | 第102-107页 |
·水分生产率对ET和产量的敏感性 | 第102-105页 |
·水分生产率和纬度之间的关系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基于试验的水稻水分生产率分析与验证 | 第108-123页 |
·作物需水量和耗水量 | 第108-111页 |
·需水量与产量的关系(需水量估算模型) | 第108-109页 |
·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 第109-111页 |
·试验条件及ET的计算 | 第111-112页 |
·试验条件 | 第111-112页 |
·数据的采集和ET的计算 | 第112页 |
·水稻水分生产率的试验结果及与遥感结果的验证 | 第112-117页 |
·测坑试验结果 | 第112-114页 |
·小区试验结果 | 第114-115页 |
·盆栽试验结果 | 第115-116页 |
·水分生产率的试验结果与基于遥感结果的比较 | 第116-117页 |
·水稻水分生产率的通径分析 | 第117-122页 |
·指标选取 | 第117页 |
·通径分析方法简介 | 第117-118页 |
·阶段亏水条件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118-119页 |
·各指标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 第119-120页 |
·各指标对水分生产率的通径分析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成果及结论 | 第123-124页 |
·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讨论及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