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铟(Ⅲ)、铁(Ⅲ)的性能及机理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1页
   ·概述第11-12页
   ·回收与富集铟的方法第12-15页
     ·沉淀法在回收铟中的应用第12-13页
     ·溶剂萃取法在富集回收铟中的应用第13-14页
     ·离子交换法富集回收铟第14-15页
   ·回收铟中对除铁的研究第15-16页
   ·浸渍树脂的制备与发展第16-17页
   ·浸渍树脂在金属分离回收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浸渍树脂吸附机理的研究第18-20页
     ·液液萃取机理探讨的借鉴第18-19页
     ·固液萃取机理的应用第19-20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20-21页
第二章 中性含磷浸渍树脂的制备及表征第21-27页
   ·实验部分第21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1页
   ·中性含磷浸渍树脂的制备第21-23页
     ·树脂的处理第21-22页
     ·树脂的浸渍第22-23页
   ·浸渍树脂中萃取剂含量的测定第23页
   ·表征手段第23-26页
     ·扫描电镜测试第23-24页
     ·红外分析第24-25页
     ·热重分析第25-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的性能第27-44页
   ·实验部分第27-28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页
     ·静态吸附实验第27-28页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的吸萃性能第28-37页
     ·盐酸浓度对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的影响第28-29页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对 In(Ⅲ)、Fe(Ⅲ)的等温吸附第29-31页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的热力学研究第31-32页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动力学分析第32-37页
   ·TBP/HZ830 浸渍树脂的吸萃性能第37-41页
     ·盐酸浓度对 TBP/HZ830 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的影响第37-38页
     ·TBP/HZ830 浸渍树脂的等温吸附性能第38-39页
     ·TBP/HZ830 浸渍树脂的动力学吸附性能第39-41页
   ·静态分离 In(Ⅲ)、Fe(Ⅲ)的初步探讨第41-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吸附机理的探讨第44-53页
   ·实验部分第44页
     ·实验仪器第44页
     ·实验试剂第44页
   ·In(Ⅲ)、Fe(Ⅲ)在盐酸溶液中物种存在形式讨论第44-46页
   ·氯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第46页
   ·机理探讨方法的讨论第46-50页
     ·萃取剂含量对吸附机理的探讨第47-49页
     ·H+与 Cl-对机理探讨的影响第49-50页
   ·Cyanex923 及 TBP 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的萃合式的确定第50-51页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吸萃 In(Ⅲ)的萃合反应式确定:第50页
     ·Cyanex923/HZ830 浸渍树脂吸萃 Fe(Ⅲ)的萃合反应式确定:第50-51页
     ·TBP/HZ830 浸渍树脂吸萃 Fe(Ⅲ)的萃合反应式确定:第51页
   ·中性含磷浸渍树脂吸附 In(Ⅲ)、Fe(Ⅲ)的机理示意图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动态实验的研究及在实际矿样中的应用第53-67页
   ·实验部分第53-55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3页
     ·动态吸附实验第53-54页
     ·动态洗脱实验第54页
     ·实际矿样的预处理第54-55页
   ·动态实验影响因素分析第55-57页
     ·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56页
     ·柱高的影响第56-57页
     ·树脂的循环使用性能第57页
   ·动态吸附对混合体系 In(Ⅲ)、Fe(Ⅲ)吸附分离的探讨第57-60页
   ·铜冶炼烟尘中 In(Ⅲ)的回收第60-65页
     ·原料的前期处理第61页
     ·浸出液的柱吸附实验第61-63页
     ·铜冶炼烟尘回收 In(Ⅲ)工艺的初步研究第63-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胶键载枝状偕胺肟吸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Ti3+自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