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第一章 引言第6-13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6-7页
   ·文献综述第7-11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7-9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9-11页
   ·概念界定第11-12页
   ·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及供需分析第13-20页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历程第13-14页
     ·农村金融体制的重构阶段(1978年-1995年)第13页
     ·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化阶段(1996年-2005年)第13-14页
     ·农村金融体制的增量改革(2006年至今)第14页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第14-16页
     ·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第14-15页
     ·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第15-16页
     ·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第16页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分析第16-18页
     ·政策性金融机构第16-17页
     ·商业性金融机构第17页
     ·合作性金融机构第17-18页
     ·民问金融机构第18页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所带来的问题第18-20页
     ·政策监管缺陷带来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第18页
     ·组织体系缺陷带米农村金融资源的供需失衡第18-19页
     ·产权缺陷带来的内部治理混乱第19-20页
第三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特征第20-27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优势第20-21页
     ·经营管理的灵活性第20页
     ·信贷信息的充分性第20页
     ·金融市场的竞争性第20-21页
   ·村镇银行第21-24页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21-22页
     ·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第22-24页
   ·贷款公司第24页
   ·农村资金互助社第24-27页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第24-25页
     ·农村资金互助社遇到的困境第25-27页
第四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及支农效果第27-32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第27-29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的实证研究第29-32页
第五章 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借鉴第32-37页
   ·国内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探索经验第32-34页
     ·江苏连云港“五方联动”支农新模式第32-33页
     ·浙江丽水模式第33-34页
   ·国外农村金融的先进经验第34-37页
     ·美国第34页
     ·日本第34-35页
     ·孟加拉国第35-37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37-39页
   ·主要结论第37页
   ·政策建议第37-39页
     ·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第37页
     ·加强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引导第37-38页
     ·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代管理水平第38页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分子硫酸软骨素的制备及对软骨修复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过度自信、动态代理与投资的q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