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空间结构动力学分析及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塔机的研究状况分析 | 第11-13页 |
| ·塔机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塔机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工程矢量动力学概述 | 第13-14页 |
| ·工程矢量动力学简介 | 第13-14页 |
| ·工程矢量动力学在塔机设计的应用现状 | 第14页 |
| ·动态监测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 ·国外塔机动态监测技术 | 第14-15页 |
| ·国内塔机动态监测技术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塔机参数化设计及有限元建模 | 第21-35页 |
| ·塔机设计方法基础理论 | 第21-26页 |
| ·许用应力法 | 第21-22页 |
| ·塔机设计方法 | 第22-26页 |
| ·塔机参数化设计方法 | 第26-28页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介绍 | 第26-27页 |
| ·MFC 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 第27页 |
| ·非模态对话框的构建 | 第27-28页 |
| ·塔机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28-29页 |
| ·APDL 简介 | 第28页 |
| ·塔机参数化建模模型简化及单元选择 | 第28-29页 |
| ·软件的实现及运行 | 第29-33页 |
| ·软件的程序设计 | 第29-30页 |
| ·软件的运行及显示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塔机复合工况下动态载荷计算 | 第35-47页 |
| ·空间矢量动力学理论 | 第35-37页 |
| ·刚体空间运动学理论 | 第35页 |
| ·刚体在空间转动坐标系下的加速度 | 第35-37页 |
| ·塔机动力学计算模型及载荷计算方法 | 第37-44页 |
| ·塔机典型工况分析 | 第37-39页 |
| ·塔机复合工况下吊重载荷作用力 | 第39-42页 |
| ·起重臂和配重惯性载荷和离心力 | 第42-43页 |
| ·风载荷 | 第43-44页 |
| ·塔机复合工作计算软件设计 | 第44-46页 |
| ·程序编写基础理论 | 第44页 |
| ·动载计算软件设计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塔机复合工况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47-59页 |
| ·有限元及 ANSYS 瞬态动力学分析简介 | 第47-48页 |
| ·塔机瞬态动力学具体分析流程 | 第48-49页 |
| ·塔机复合作业计算分析实例 | 第49-58页 |
| ·塔机设计参数 | 第49-50页 |
| ·塔机设计软件计算及有限元建模 | 第50-52页 |
| ·塔机复合工况选择及动载计算 | 第52-54页 |
| ·ANSYS 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塔机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 第59-75页 |
| ·总体思路 | 第59-61页 |
| ·机载采集处理系统 | 第61-73页 |
| ·传感器技术 | 第61-64页 |
| ·数据采集及发送模块 | 第64-66页 |
| ·塔机无线动态监测系统样机的实现 | 第66-69页 |
| ·下位机系统软件的实现 | 第69-73页 |
| ·基站监控系统 | 第73-74页 |
| ·施工区基站监控系统 | 第73页 |
| ·市、省、部级监控系统 | 第73-74页 |
| ·附加可选模块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总结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附录 | 第83-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