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储层成岩相划分及其测井识别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国内外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成岩环境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成岩相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成岩相测井识别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页 |
|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7-32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18页 |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8-24页 |
| ·标志层与地层划分 | 第20-23页 |
| ·地层对比特征 | 第23-24页 |
| ·沉积特征 | 第24-32页 |
| ·沉积物源分析 | 第24-25页 |
| ·主要沉积相特征 | 第25-26页 |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26-32页 |
| 第三章 储层成岩相划分 | 第32-47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32-41页 |
| ·压实压溶作用 | 第32-33页 |
| ·胶结作用 | 第33-39页 |
| ·交代作用 | 第39页 |
| ·溶蚀作用 | 第39-41页 |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41-43页 |
| ·成岩相划分 | 第43-47页 |
| ·绿泥石薄膜残余粒间孔相 | 第43-44页 |
| ·不稳定组分溶蚀孔相 | 第44-45页 |
| ·弱溶蚀微孔相 | 第45页 |
| ·伊利石胶结致密相 | 第45-46页 |
| ·碳酸盐胶结致密相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成岩相测井识别 | 第47-63页 |
| ·成岩相与测井响应 | 第47-53页 |
| ·不同成岩相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47-49页 |
| ·不同成岩相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 第49-53页 |
| ·单井成岩相划分及典型油区成岩相剖面 | 第53-59页 |
| ·典型单井成岩相解释 | 第53-54页 |
| ·典型油区成岩相连井剖面 | 第54-59页 |
| ·成岩相带平面展布特征 | 第59-63页 |
|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