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不同活力种子的胚根和下胚轴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2页
   ·种子生化、生理劣变第13-15页
     ·生化劣变第13-14页
     ·生理劣变第14-15页
   ·蛋白质组学及研究技术第15-18页
     ·蛋白质组学概念第15-16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第16-18页
   ·蛋白质组学在种子研究中的应用第18-20页
     ·种子发育相关蛋白质组第18页
     ·种子萌发相关蛋白质组第18-19页
     ·种子胁迫相关蛋白质组第19-20页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实验材料第22页
   ·种子老化第22页
   ·种子含水量测定第22页
   ·种子活力测定第22页
   ·种子胚蛋白提取第22-23页
   ·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23页
   ·双向电泳第23-24页
     ·等电聚焦第23页
     ·胶条平衡第23-24页
     ·第二向 SDS-PAGE 电泳第24页
     ·2-DE 凝胶的固定、染色以及脱色第24页
   ·2-DE 凝胶图谱的获取与分析第24页
   ·差异蛋白点酶切、消化第24页
   ·质谱鉴定与数据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39页
   ·大豆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获得第26页
   ·适宜蛋白上样量的确定第26-27页
   ·双向电泳图谱分析第27-29页
     ·胚根蛋白 2-DE 凝胶图谱分析第27-28页
     ·下胚轴蛋白 2-DE 凝胶图谱分析第28-29页
   ·差异蛋白质质谱鉴定及其功能分类第29-39页
第四章 讨论第39-45页
   ·蛋白质定位与贮藏第39页
   ·生长与发育第39-41页
   ·蛋白质合成代谢第41页
   ·氨基酸代谢和转运功能第41-42页
   ·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功能第42页
   ·疾病与防御第42-43页
   ·次生代谢第43-44页
   ·细胞生长与分裂第44-45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菜重要性状的ADAA遗传模型分析及SNP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研究
下一篇:1961-2010年潜在干旱对中国玉米、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