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研究目标 | 第9-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中药寒热属性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中药寒热属性的客观评价方法 | 第10-11页 |
| ·中药寒热属性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11-12页 |
| ·中药寒热属性的生物学机制 | 第12-13页 |
| ·小结 | 第13页 |
| ·微量量热技术的现代应用进展 | 第13-17页 |
| ·热动力学与微量热学的基本原理及与生命科学研究的关系 | 第13-14页 |
| ·微量热法特点及优点 | 第14页 |
| ·微量热法在相关领域中的研究动向概述 | 第14-16页 |
| ·微量热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展望 | 第17页 |
| ·六经寒热经典药物考证 | 第17-22页 |
| ·黄连、白芍、干姜、桔梗药物科属及产地 | 第17-18页 |
| ·黄连、白芍、干姜、桔梗寒热属性及功用历代本草考证 | 第18-22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2-30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 ·实验原则及目标 | 第22页 |
| ·实验设计思路 | 第22-23页 |
| ·实验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 ·实验仪器-微量量热仪 | 第24-27页 |
| ·微量量热仪简介 | 第24页 |
| ·测量原理 | 第24-25页 |
| ·细菌生长热谱图(热动力曲线)简介 | 第25-27页 |
| ·实验菌种 | 第27页 |
| ·中药水煎液的制备 | 第27页 |
| ·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的确定 | 第27-30页 |
| ·细菌接种量的选择方法 | 第27-28页 |
| ·中药滤网孔径的选择方法 | 第28页 |
| ·干扰中药浓度的选择方法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分析 | 第28-30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30-46页 |
| ·寒热药物的选择 | 第30页 |
| ·细菌接种量的确定 | 第30-31页 |
| ·过滤孔径的确定 | 第31页 |
| ·干扰中药浓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46页 |
| ·正常组实验结果(见表1、图8) | 第34-35页 |
| ·黄连组实验结果(表2、图9) | 第35-37页 |
| ·白芍组实验结果(表3、图10) | 第37-39页 |
| ·干姜组实验结果(表4、图11) | 第39-41页 |
| ·桔梗组实验结果(表5、图12) | 第41-43页 |
| ·生药浓度为0.03G/ML时4味药物横向比较结果 | 第43-46页 |
| 5. 讨论 | 第46-50页 |
| ·生长速率常数K | 第46页 |
| ·抑制率I% | 第46-47页 |
| ·峰值功率及峰值时间 | 第47页 |
| ·总时长 | 第47页 |
| ·总放热量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