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古生代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 第1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3-15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 ·主要认识及成果 | 第14-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4页 |
| ·地层 | 第15-21页 |
| ·构造 | 第21页 |
| ·岩浆岩 | 第21-23页 |
| ·火山岩 | 第21-22页 |
| ·侵入岩 | 第22-23页 |
| ·区域矿产 | 第23-24页 |
| 第3章 古生代地层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48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24-30页 |
| ·寒武系(∈) | 第24页 |
| ·中奥陶统克萨雷溪组(O_2kk) | 第24页 |
| ·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组(O_2n) | 第24-26页 |
| ·上志留统库茹尔组(S_3k) | 第26页 |
| ·中泥盆统汗吉尕组(D_2hj) | 第26页 |
| ·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D_3ts) | 第26-28页 |
| ·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C_1a) | 第28页 |
| ·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C_2dt) | 第28页 |
| ·下二叠统乌郎组(P_1w) | 第28-30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48页 |
| ·寒武系(∈) | 第30-31页 |
| ·中奥陶统科克萨雷溪组(O_2kk) | 第31页 |
| ·中奥陶统奈楞格勒达坂组(O_2n) | 第31页 |
| ·上志留统库茹尔组(S_3k) | 第31-32页 |
| ·中泥盆统汗吉尕组(D_2hj) | 第32页 |
| ·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D_3ts) | 第32-33页 |
| ·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西段(C_1a~W) | 第33页 |
| ·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东段(C_1a~E) | 第33-34页 |
| ·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C_2dt) | 第34页 |
| ·下二叠统乌郎组(P_1w) | 第34-48页 |
| 第4章 岩浆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71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48-53页 |
| ·呼斯特岩体 | 第48-50页 |
| ·奈楞格勒岩体 | 第50-52页 |
| ·果子沟岩体 | 第52-53页 |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53-71页 |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53-56页 |
|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 第56-62页 |
| ·年代学研究 | 第62-71页 |
| 第5章 构造环境判别及构造演化分析 | 第71-81页 |
| ·地层构造环境判别 | 第71-73页 |
| ·岩浆岩构造环境判别 | 第73-77页 |
| ·呼斯特岩体 | 第73-74页 |
| ·奈楞格勒岩体 | 第74页 |
| ·果子沟岩体 | 第74-77页 |
| ·构造演化分析 | 第77-8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