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三峪小流域生态修复效益监测与价值评估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前言 | 第12-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生态修复理论及其技术效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生态修复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生态修复含义 | 第13页 |
·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国外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生态修复研究发展趋势 | 第18页 |
2 研究区概述 | 第18-21页 |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 | 第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气候气象 | 第19页 |
·植被与土壤 | 第19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9-20页 |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20-21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0页 |
·水土流失现状 | 第20页 |
·造成水土流失因素 | 第20-21页 |
·水土流失的危害 | 第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植被状况监测 | 第21-24页 |
·林分因子调查 | 第22-23页 |
·林木郁闭度、植被覆盖度调查 | 第23页 |
·林木生长量调查 | 第23页 |
·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土壤性状监测 | 第24-27页 |
·土壤机械组成 | 第24-25页 |
·土壤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土壤容重测定 | 第25-26页 |
·土壤孔隙度测定 | 第26页 |
·土壤含水量测定 | 第26页 |
·土壤持水量测定 | 第26-27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 第27页 |
·典型植被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效应监测 | 第27-28页 |
·蓄水保土效应监测 | 第28-30页 |
·典型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方法 | 第28页 |
·典型植被类型固土效益研究方法 | 第28页 |
·典型植被类型保肥效益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典型植被类型蓄水保土价值评估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59页 |
·项目区植被状况的监测与评价 | 第30-42页 |
·植被资源结构 | 第30-31页 |
·植被覆盖度、植物群落郁闭度 | 第31-33页 |
·植被生长量 | 第33-37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37-42页 |
·典型植被土壤性状监测与评价 | 第42-54页 |
·土壤机械组成 | 第42-47页 |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组成分析 | 第42-43页 |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计算 | 第43-44页 |
·土壤粒级组成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关系分析 | 第44-45页 |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均一性的关系分析 | 第45-47页 |
·典型植被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土壤层的持水能力 | 第49-51页 |
·典型植被土壤入渗特征 | 第51-53页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53-54页 |
·典型植被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效应监测与评价 | 第54-55页 |
·黄前水库上游三峪小流域典型植被蓄水保土价值评估 | 第55-59页 |
·典型植被涵养水源量 | 第56页 |
·典型植被固土保肥量 | 第56-57页 |
·典型植被涵养水源的价值评估 | 第57-58页 |
·典型植被固土保肥价值 | 第58-59页 |
5 结论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