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8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国内文献 | 第9-10页 |
| ·国外文献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2章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概述 | 第13-18页 |
| ·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的概念 | 第13-15页 |
| ·流动人口的定义和特征 | 第13-14页 |
| ·选举权的定义及性质 | 第14-15页 |
| ·流动人口选举权法律保障 | 第15页 |
| ·保障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意义 | 第15-18页 |
| ·有助于流动人口基本权利的实现 | 第16页 |
| ·有助于获取流动人口的政治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第16-17页 |
| ·是选举权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 第17-18页 |
| 第3章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5页 |
| ·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现状 | 第18-22页 |
| ·选举权保障的立法现状 | 第18-20页 |
| ·流动人口选举权行使状况 | 第20-22页 |
| ·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 ·流动人口投票积极性低、实际参选率低 | 第22-23页 |
| ·流动人口选举登记困难 | 第23-24页 |
| ·选举日不统一 | 第24-25页 |
| 第4章 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 ·户籍制度的制约 | 第25-26页 |
| ·我国户籍制度的弊端 | 第25-26页 |
| ·户籍制度的弊端影响流动人口选举权利的实现 | 第26页 |
| ·选举制度尚有不合理之处 | 第26-29页 |
| ·选民登记方式复杂 | 第26-27页 |
| ·候选人提名方式剥夺了流动人口的选举权 | 第27-28页 |
| ·候选人介绍制度不完善 | 第28页 |
| ·选举权利司法救济途径不畅 | 第28-29页 |
| ·对流动人口的选举意愿缺乏关注 | 第29-34页 |
| ·选举利益关联机制缺乏 | 第29-31页 |
| ·流动人口自身的原因 | 第31-32页 |
| ·经济发胜不均衡的制约 | 第32-33页 |
| ·选举监督机制的缺陷 | 第33-34页 |
| 第5章 进一步保障我国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对策 | 第34-43页 |
| ·改革户籍制度 | 第34-36页 |
| ·加快户籍管理立法 | 第34-35页 |
| ·转换户籍管理的功能 | 第35-36页 |
| ·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 | 第36-39页 |
| ·完善现行选民登记制度 | 第36-38页 |
| ·完善流动人口提名制度 | 第38页 |
| ·完善候选人的介绍制度 | 第38-39页 |
| ·完善选举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39页 |
| ·促进流动人口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 第39-43页 |
| ·建立利益关联机制 | 第39-40页 |
| ·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的选举权意识 | 第40-41页 |
| ·在经济方面对流动人口的选举给予支持 | 第41-42页 |
| ·建立选举权监督救济机制 | 第42-4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完善相关选举制度 | 第43页 |
| ·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