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研究简述 | 第12-13页 |
| ·微加热片脉冲加热气泡核化沸腾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 ·大液池内微加热片脉冲加热气泡动力学研究 | 第14-19页 |
| ·受限空间内微加热片脉冲加热气泡动力学研究 | 第19-20页 |
| ·微通道微加热片内脉冲加热下气泡动力学研究 | 第20-22页 |
| ·微通道内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 ·微通道内流动冷凝研究概述 | 第26-29页 |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9-3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第2章 实验系统装置及方法 | 第31-50页 |
| ·实验装置及系统 | 第31-43页 |
| ·恒定加热微通道内流动沸腾实验系统 | 第31-32页 |
| ·脉冲加热电源系统 | 第32-33页 |
| ·主要实验装置介绍 | 第33-36页 |
| ·可视化观察系统 | 第36-37页 |
| ·高速数据采集模块 | 第37-39页 |
| ·PDMS 微槽和 Pt 微加热片芯片设计及制作流程 | 第39-43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3-48页 |
| ·加热片表面平均温度值和加热热流密度值计算 | 第43-46页 |
| ·微通道内气泡特征的提取 | 第46-48页 |
| ·不确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 ·温度测量不确定性分析 | 第48-49页 |
| ·图片测量不确定性分析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3章 沸腾曲线及核化起始温度 | 第50-77页 |
| ·光滑 Pt 加热片上流动沸腾曲线 | 第50-60页 |
| ·稳定加热微加热片上沸腾曲线 | 第51-53页 |
| ·流量影响 | 第53-56页 |
| ·过冷度影响 | 第56-57页 |
| ·两种小气泡脱离模式及膜内小液滴现象成因 | 第57-60页 |
| ·起始核化温度确定 | 第60-64页 |
| ·瞬态加热温度响应 | 第60-62页 |
| ·流量和脉冲特征影响 | 第62-63页 |
| ·加热功率影响 | 第63-64页 |
| ·核化起始温度预测 | 第64-74页 |
| ·经典气泡核化理论 | 第64-66页 |
| ·加热区域表面粗糙度 | 第66-68页 |
| ·核化起始温度预测 | 第68-74页 |
| ·材料物性参数 | 第74-75页 |
| ·流体(FC-72)物性参数 | 第74-75页 |
| ·固体物性参数 | 第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4章 恒定加热微通道内气泡动力学过程 | 第77-86页 |
| ·流型分析 | 第77-80页 |
| ·气泡脱落位置频率变化 | 第80-82页 |
| ·气泡脱落位置变化 | 第80-81页 |
| ·气泡脱离频率变化 | 第81-82页 |
| ·气泡生长过程分析 | 第82-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5章 脉冲加热微通道内气泡动力学过程 | 第86-113页 |
| ·实验工况 | 第86-88页 |
| ·脉冲加热微气泡生长特征 | 第88-105页 |
| ·典型单气泡核化生长特征 | 第89-95页 |
| ·薄蒸气膜区域 | 第95-97页 |
| ·拉长气泡的两倍周期生长运动 | 第97-98页 |
| ·压力波动分析及气泡震荡 | 第98-103页 |
| ·沸腾起始时间 | 第103-105页 |
| ·实验参数对气泡生长的影响 | 第105-111页 |
| ·沸腾加热时间/加热热流密度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 ·流量大小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 ·进口过冷度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第6章 微通道内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3-131页 |
|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113页 |
| ·VOF 带相变两相模型 | 第113-119页 |
| ·核化前瞬态换热模拟 | 第113-114页 |
| ·VOF 数值模拟方程 | 第114-115页 |
| ·源项处理 | 第115-117页 |
|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117-119页 |
| ·边界条件 | 第119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9-130页 |
| ·微通道内气泡动力学数值模拟 | 第119-123页 |
| ·气泡生长过程中微通道内压力速度波动 | 第123-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3页 |
| ·本文总结 | 第131-132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32页 |
| ·工作不足与展望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146页 |